离开茶楼,李龙川上了晏抚的奢华轿子。>
两人相对而坐,一时都没有说话。>
这次张卫雨同重玄胜骤然展开的交锋,闹得很是激烈。>
先是名儒尔奉明,写就一篇雄文《功过论》,洋洋洒洒数百言,文辞华美、用典精到,一时遍传临淄。>
此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功过能否相抵。>
由此展开的论战,堪称近十年未有之激烈,直追当年许放骂废太子时的声势。>
一方以《功过论》为鸣镝,一方亦有雄文《英雄之于国也》,反为投枪。>
论战激烈,引得朝野许多人物下场。>
最后确立的公论,是“功为功,过为过,论功不必计前过,罚过不必计前功。”>
于是顺理成章的,一位初出茅庐的御史,上奏朝廷,请查姜青羊……>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政争,从舆论到朝堂,被动迎战的重玄胜,和主动进攻的张卫雨,在各个层面展开攻防。>
重玄胜一方面迅速组织论战,厘正姜望的名声,另一方面又不停挖掘张卫雨的问题,同时在朝野鼓噪声势,质询抹杀英雄是何居心,险些在姜望不在的情况下替姜望完成翻盘。>
可惜这一次落在姜望身上的泥点太多,不洗一洗,实在说不过去,重玄胜的持方先天不足。>
最后以彻查青羊镇为结果,也在很多人意料之中。>
非战之罪也。>
在冷眼旁观的看客眼中,重玄胜在这一次交锋中展现出来的政争能力、对重玄家政治资源的调动,都让人心惊。>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那个被临时拉上来敲打重玄遵的棋子,已经实实在在地站稳了位置。他对重玄家相关政治资源的把控,已在重玄遵之上!>
换句话说,在重玄家内部,在重玄老爷子不开口表态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是支持重玄胜的。哪怕他的对手,是重玄风华。>
这事态其实早有端倪,只是在这一次,才如此清晰地被人看见罢了。>
重玄胜在肢解重玄遵的私人生意之后,早就与很多家老完成了捆绑,海外布局更是把重玄遵的影响力牢牢隔绝。>
重玄遵强势出关之后,最大的翻盘机会,就在黄河之会上。他也很清醒,在了解到局势之后,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事情,只全心备战黄河之会,他也的确做到了最好。>
但很可惜,他遇到了斗昭。而夺下黄河魁首的,是跟重玄胜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姜望,一切风光荣耀尽归姜青羊。>
在不少人看来,重玄胜这一次与张卫雨的交锋,与其说是为了保姜望,倒不如说是展示力量。展示哪怕姜望出了事,他依然得到重玄家大部分人支持的力量。>
而在李龙川、晏抚这些朋友眼中,他们看到的,却是姜望的危局。>
张卫雨对姜望穷追猛打,盯着青羊镇不放,好像非常肯定,那里有什么能把姜望钉死的东西。>
青羊镇外,早已封锁起来,>
若真有什么问题,是决计无法隐藏或者转移的了。>
在这种时候还靠近姜望,是有一些风险的。>
他们担忧之余,才登门饮这一杯茶,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重玄胜口风甚紧,什么都没有说。但他从容自信的态度,已经是一种答案。>
“晏兄,姜望这件事,你怎么看?”李龙川问道。>
晏抚笑了:“姜望是什么样的人,你要问你自己,而不是我。”>
李龙川道:“我当然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但我问的是事情。”>
“重玄胜有句话说得对,姜望现在不在齐国,他的形象任人打扮。你如果真想知道这事的真相,不妨以后直接问他。”晏抚看着他:“我想他不会瞒你。”>
李龙川长舒一口气:“你说得对!”>
晏抚只是微笑。>
过得一阵,李龙川又问道:“你说,青羊镇里,到底有什么?”>
晏抚笑道:“这个问题,我想张卫雨和你一样关心。”>
“你是说……”>
“来之前我还在怀疑,但现在已经很确定。不管张卫雨查到了什么,有了多准确的信源。都只是遂了重玄胜的意。”晏抚语带赞叹:“连你都这么担心,张卫雨肯定更是信心十足。但他注定不会有收获。”>
“张卫雨岂有那么好骗?。”李龙川拧眉道:“他一定把握了什么重要的线索,才会投入这么大的力量。”>
“这就是重玄胜的本事了。”晏抚却是真的非常轻松:“不妨拭目以待吧。”>
他想了想,又问:“赌一局,如何?”>
李龙川果断摇头:“不跟你赌。我输了肉疼,你输了无关痛痒,这就不是公平的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