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望见识过好几次道文,不同于他自小学习的庄国文字,后来接触的齐国文字。道文这种文字,传承古老,有大道之秘,无论识字与否,见者即知意。>
相传大能使用道文时,更是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寥寥数笔,即有无穷之意。宇宙生灭,世间百态,都在其间。>
今时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各国文字,则是一种常态化的演变,便于普通人交流、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道”的发散、阐述。>
道文的门槛在于使用者,而非阅读者。>
使用道文的大能,用一个字能够表达的道理,普通修士或许要编纂一部典籍才行。>
但普通修士也能够用编纂典籍的方式,阐发自己的道,岂不正是修行世界不断发展的明证吗?>
看起来魔文与道文似乎同出一源,至少是在相同的层次,有着相近的效果。>
先时的《七恨魔功》,开篇之魔文,亦是见即知意,且伴生魔音。大约也是一音一字,一字一意。>
此时魔气所聚的这个魔文,只一字,却有无穷的韵味在延伸。>
这是更高层次的魔文表达。>
显然,先前大概只是魔功自发的引诱,现在却是某个存在按捺不住,跨界施加了影响!>
此等意蕴无穷的魔字,绝非等闲魔头所能使用。>
它是强大的,更是磅礴的。>
从力量的层次而言,是一种堪称浩瀚的存在。>
它为姜望所见,便印于姜望之心。>
坚固地、不容反抗地印下。>
这一刻,他满心都被此字所占据。>
仿佛是天地至理,无可更改。>
更像是这片天地都在谴责他——>
何故“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个是谴责姜望执着于人族身份,受尽委屈也不肯入魔,有眼不识大道,愚蠢不知取舍,分不清利弊关系……是为执迷不悟。>
一个是要让姜望,从此执魔迷而不悟!>
在叱责姜望,慑住姜望心神之后,此字转向第二种意味演变。>
它只是一个文字、一个符号。>
但它出现之后,就似乎掌控了此方天地,控制了所有的规则。>
此时一切思考的结果、一切智慧的演变,都应该向“魔”靠拢。>
因为在此时此刻,这就是真理!>
“何不入魔?”>
此声同时响在耳边和心间,同时作用于身体和神魂。>
魔音灌耳,魔音满心!>
扭曲的魔气,甚至在通天海、在五府海中漫延。>
魔气入侵。>
轰隆隆!>
五府海的穹顶,四座内府齐齐显化。>
一轮赤红大日,一轮黑白弯月,一颗霜白星辰,一个青衫飘飘、没有面目、手持长锋的仙人!>
此等煊赫之景,世间罕见。>
神通拒魔!>
在那五府海的半空,但见层云散开,云顶仙宫轰然移动。灵空殿鲸吞着恐怖的元力,云霄阁统御整个建筑群,表达同样的抗拒。>
仙名不可污!>
五府海上,巨大的天地孤岛岿然不动。>
那伏于天地孤岛上的道脉腾龙,慨然发出龙吟。>
天地孤岛镇压风波,通天宫抵制外敌!>
此时此刻,岩浆湖底的上古魔窟中,姜望盘膝独坐在那磨盘般的大石上。直面那怪诞扭曲的魔文。>
他的剑,紧紧握在手中,他的躯干位置,四个光源如此耀眼。>
三昧真火、歧途、不周风、剑仙人!>
四道神通之光连成一体,在呼唤着——>
第五道光!>
这一路走来……>
曾立于荣耀之巅,乃是黄河魁首,在璀璨群星中,独耀一时。在齐国又受无极恩赏,得高官厚爵。>
天下知名!>
世人论及其人,莫不称以天下第一内府。齐人道及姜青羊,皆谓信义之人。>
而一转眼,临淄城里满城风雨,流言漫天。>
是尸位素餐、卖国求荣,是假仁假义,伪信伪诚。>
被陷害,被追杀,被唾弃!>
好不容易正本清源,洗清污名,却被扣上了更重的帽子,是为“通魔”!>
从刚刚洗刷嫌疑的“齐国叛徒”,变成了性质更恶劣的“人族叛徒”。>
世间恶徒,莫有恶于姜望者!>
从群山之巅,到泥潭之底。>
从举世誉之,到举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