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六四章 这叫接地气(2/3)

作者:丙辰龙九
栈道,开始了蜀锦一统锦锈江湖的征程!公元前三一六年,秦惠王派大将司马错伐蜀,灭了古蜀国开明王朝,在成都建立蜀郡,蜀锦织造开始大盛。到了汉代,朝廷在成都设立了官办织锦机构和专管织锦的官员,至此以后成都也被称为锦官城。”

众人皆点头示意受教了。

众人脚下是悬空栈道,马蹄踏在木板上发出空空的声音。比格沃夫免不了又问了什么是栈道。这次又是刘灭周解释的。

在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

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此时大家脚下的这段栈道便是秦伐蜀时修的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全长数百里!

看着连绵不绝的木桩和石桩横插悬崖上,比格沃夫慨叹道:“想不到你们东方人竟然如此厉害,居然能在这坚硬的悬崖上开凿出这么多的孔洞,搭建这么多的房亭,如此浩大的工程得动用多少人力、多少物力、耗费多少年岁啊?”

刘灭周亦是感慨颇多地说道:“是啊!这悬崖之下不知埋葬了多少尸骨!”

常子衿、李二妮二人不禁对视一眼,向下望去只见白云悠悠深不见底,心道:走在上面尚且胆战心惊,何况在这上面劳作?修建栈桥时还需要运送材料、在悬崖上作业,开凿,打孔,插桩,铺木板,然后再建廊亭,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昔年那些苦工不知道克服了多少的好艰难险阻,承受了怎样的苦难?谁愿意在绝壁上冒死劳作?少不了官军逼迫、皮鞭伺候的血泪故事!真的不敢相像,到底有多少人失足掉落这无底深谷活活摔死!

常子衿不由想起,当年始皇帝派大将蒙恬徙天下刑徒六十万修建万里长城,亦是死伤无数,更是引出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不禁慨叹,古往今来,真是一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历史!

众人一路前行。凤九霄道:“这条栈道如此重要怎么无兵把守?”一路走来居然没见到一个西蜀士兵盘查,他难免有些奇怪!

刘灭周依然是不愠不火、不急不躁、一脸忧郁得能让少女心碎的样子,幽幽地道:“在这里防守,哪比得上在出口防守呢?”

凤九霄一怔,突然哈哈一笑,自嘲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

在栈道出口防守,以逸待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然比在半路上设关卡、设埋伏要管用得多。

所以也只有傻子才会从栈道上面进攻!大军从栈道上一路奔波,好不容易走到尽头,却发现路的尽头已经被敌军重重包围,进退两难,岂不当场傻眼?这不就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吗?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地形的重要性!占据地利,少数守军完全能抵挡住千军万马的前进脚步!有人说,“我人多,前面的死了后面的上!”可是别忘记了,前面的人倒下了就会把道堵死了,后面的人更别想过去了!那人又会说,“我把尸体清理掉再进攻”。敌人只会给你个冷笑,“你丫是来打仗的还是撅腚找射的?”

看着这晃晃悠悠的栈道,凤九霄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八个字!

秦朝末年,二世荒淫无道,惹得天下大乱。《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王刘邦率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但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关中后,仪仗兵强马壮,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更是差点要了刘邦的老命!好在手下樊哙“尿性”,加上项羽优柔寡断,不听范曾老头的老人言,终究吃了亏没留住刘邦这个滑头。刘邦侥幸逃脱后只得龟缩退回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向天下人表示不再返回关中。

公元前二零六年,刘邦感觉翅膀越来越硬了,不想再偏安一隅,和项羽划沟而治,便派大将军韩信出兵攻打项羽。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杀回关中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严加防范,以期阻击汉军东进。

结果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掀翻了章邯,平定了三秦!自此刘邦终于在关中有了与项羽一决雌雄的根基!

假如韩信真从栈道进攻,那他必死无疑。

但反过来讲,章邯居然派重兵把守栈道纯属脑残。敌人从栈道过来?只需在出口前乱箭如雨即可射杀阻击,如此狭窄的空间韩信如何防御?万一韩信还能突进,那就以火箭烧掉出口栈桥,断其进路,汉军不攻自破!可见韩信的功成名就还真得感谢章邯等无数敌人的精妙配合!

不过话又说回来,凤九霄也不禁惋惜韩信这个人。当年多么神奇而厉害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