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一场交易(2/3)

作者:王望舒
炒鸡蛋的香气。柯南不由得暗暗咽口水,在李干事家吃饭,不是第一次了,他的妻子炒菜还行,不难吃。今天爬山,走累了,回到宿舍再做饭恐怕时间来不及。人都累了,就懒得动,不可能不吃饭吧?想吃饭就得动,动了才有可能吃到饭。

就这样,中午在李干事家吃饭。炒鸡蛋焦黄、菜籽油的清香扑鼻,腊肉也晶莹透亮,吃起来口感顺滑,拌着玉米粉和红辣椒粉,真是又香又辣。米饭有一半儿,玉米粉有一半,白的和黄的夹杂在一起,粗细搭配,比较蓬松,饭香和菜香交杂在一起,对饥肠辘辘的人来说,不愧是一顿土家族风味的大餐。至于红皮的花生米,炸过之后,起锅放倒盘子里,才吃的时候还是软的,放凉了之后,吃起来就特别地香脆可口了。

这里的花生米不放盐,只放白糖,更是他们的一种独创,香甜味儿具备;至于像鱼腥草草根,用辣椒和其他作料一拌,还是不错的一道菜。

李干事肯定要喝点酒,宁磊不喝,他要赶车去小城,担心会有问题,因他穿着考究,看上去就像有钱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哪怕他是县分公司万总的弟弟的同学,那些见财起意的人也要有所防备,否则真的很麻烦。他常在外面跑业务,想必已经形成了习惯。他拒绝一个小小的村民李干事的劝酒,可能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大家对做生意的都不怀好感,对这个人也是。哪怕他拿出县一把手的招牌来,暂时也没用。尹贤仁初来乍到,感觉到自己已经融入到项目的运作中,压根儿忘了自己是要来学习的。尹贤仁在家排行老大,底下有些弟妹,他当领导做指挥是成长过程的长期养成的习惯。

这不足为奇,到了小城,说是来学习,实际来指挥,柯南已经学会逆来顺受,也就不和他计较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了。多哥已经够麻烦的,又来一个挑刺的,他是刘小姐派来的钦差大臣,特别监督员,随时向刘小姐报告的。

第二天,他们搭上去小城的小面包车。大山里人少,山大人稀,走半天都看不到一个人,用大客车来跑客运只适合到远方,跑长途才有钱赚,否则就要亏本。倒是这些小客车还比较划算。

到了小城,他们开始到卖水管比较集中的地方打听价格。在三岔路口,果然有很多卖水管的,门口摆着一卷一卷的粗细水管,各种颜色的、各种型号的,都有。细水管常被用在单家独户的家庭。颜色呈咖啡色,这种水管往往接在水源处,直接通到住户的水缸或者石板做成的水池里。这种水管有异味,可能是塑料添加剂的味道,村民不懂它的危害,反正便宜,就要了,外表会迷惑人的心,水管也是。颜色鲜艳的水管,使用寿命短。颜色浅的或者无色的水管,使用寿命长。

柯南不希望村民用这种水管,虽然便宜,但有很多弊端。贾明珠和李华发对这种水管很有兴趣,说便宜,希望基金会给每户买一卷,自己找水,自己用,不用集体的水。

“那不行,那不卫生,基金会做事,希望大家都能吃到干净的水,不想因为做好事,到最后成了坏事。”尹贤仁说。

柯南说:“没错。这是投资方和援助方的心愿。”

大家看了一圈,打听了几家水管店的水管价格,最终还是没定下来。贾明珠说:“这件事还是由李支书来决定吧。”

柯南心知肚明,他们来也是走走过场。

尹贤仁不懂,拿松岗那一套工作手法来套小城的项目,怎么行得通呢?

为了给尹贤仁一个面子,来一次小城,走一走程序,说是让管委会参与采购物资了。

正在此时,柯南的电话响了,是宁磊打来的,他问:“季先生,水管价格打听的怎样了?”

“正在问价。”柯南说。

“你们在哪儿?”宁老板说。

“在三岔路。”柯南说。

“你们在那,别走,我来接你们,中午吃顿便饭。”宁老板说。

柯南挂了电话,对尹贤仁说:“尹大哥,宁老板来接我们吃午饭。去不去?”

“吃饭要吃,水管暂不答应买。”尹贤仁说。

一行四人就站那里等,过了十分钟,宁老板从一辆面包车上下来,满面春风地笑着说:“走,啥都别说了,我们找家饭店,边吃边聊吧。”

他们就上了面包车,估计是他租用的,包车,一天200元。车开动,过了十分钟,车在一家饭店门口停下来,几人下了车,进了饭店,落了座,服务员端上来茶水和葵花籽,宁老板请大家吃。

李华发先抓了一大把葵花籽装进口袋,然后又去抓了一把,边喝茶边磕瓜籽,宁老板接过来服务员递过来的菜单,又递给柯南,柯南将其转交给尹贤仁,尹贤仁说:“算了吧,由宁老板来点吧。”

宁老板不肯,说:“我们都是客,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你就别客气了,点吧!”

尹贤仁嘴上说让别人点菜,他根本没有递给别人菜单的意思,又见宁磊这么一说,他也就不再谦让,说:“好吧,希望大家喜欢。”

他点好了菜,服务员拿着菜单一阵风似的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