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 惊蛰 十(3/4)

作者:面条2008
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当年,光绪正是带着杜怀川、吴绍基和陈卓站在这块山坡上面,规划着新建陆军学校的未来,风起云涌今日站在这里,忽然忍不住也有一番说不出的感触。

顾思渝摆弄着手中的望远镜看得津津

光绪则顺着她的目光她指点那里是操场,那里是训练场……

大约少女的情怀对这样新鲜的事务总是充满了好奇,顾思渝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竟然一点也没有疲倦的感觉,光绪今日的心情也是出奇的平静,很耐心的陪在一边,偶尔目光闪过身边的树林,隐约中是一些人影晃动,光绪知道那是暗中随同自己出行的侍卫在暗处警戒着,也是毫不在意。

过了许久,顾思渝才放下望远镜叹了口气,“要是能进到里面去看看就好了,最好是能遇到陈卓,听说他现在是大清总参谋部的参谋长,他还会出现在这里吗?”

这个小姑娘,念念忘的还是她心目中的英雄情结。光绪有些哑然的一笑,顺手指着远处的新建陆军学校说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清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创建这所新建陆军学校开始的,大清能够从逆境中走出来,也是因为有这样一所学校在培养人才,也在培养你心目中的英雄………”

光绪的神情忽然些沉郁,似乎心中有一阵雷声猛然间翻滚过来,震得他有些出神。

他今日来到这,倒并不完全是陪顾思渝的,只是心中忽然想来看看,想说点什么,觉得压抑了很久的东西忽然想表达出来,可是终究却又什么也不能说。

一旁的顾思渝此时有些异的望着光绪,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眼神中闪烁着些许的怀。

“知道节气中惊蛰吗?天边一声炸雷,就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了………”光绪摇了摇头,似乎是喃喃自语般叹了口气,转过身去说道。“时间差不多了,我送你回去如何?下次我一定让你肯定陈卓,不过是远远的看,怎么样?”

顾思渝咬着嘴唇,像是下了很大心般的问道,“我有一个问,你说话的语气有些奇怪,一点也不尊重陈卓的样子,他可是大清总参谋部的参谋长,难道你的官比他还要大?………”

………………………

津门英租界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日上午,今日大清使团在直隶总督府设宴,邀请了各国公使和日本使团参加,也算是为这次和谈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十时左右,伊藤博文从下榻的小洋楼出来,登上日本使团专用马车,小村寿太郎和另外几个随员则上了后面一辆马车,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向直隶总督府驶去。

四周担警戒的租界里面的巡捕望着一行人远去,都情不自禁的松了口气,有一两个人还偷偷吹了声口哨,露出一丝笑容。这些日子每日在这里执勤确实太过辛苦了,还好他们已经等到了消息,再过一两日,日本使团就将启程回国,他们也不用这么没日没夜,每天守在大门口日晒雨淋了。

初夏的阳光静静的洒落子安租界里的街道上面,这个时候街道上面还没有多少行人,马车在寂静中疾快的奔驰着,透过车窗,伊藤博文有些疲倦的望着街道周围的建筑,心情说不出的茫然。

终于结束了和谈,本应该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留给帝国恢复元气的时间并不多,而清国也正在奋力直追,未来的角智斗力绝非想象当中那么轻松,帝国必须在清国还在艰难跋涉的途中,便将他的强国之梦一举摧毁,否则让清国这个庞然大物狂奔起来,帝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还有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急需自己去安抚的势力,帝国财政面临的巨大危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让人沉郁和焦虑……

伊藤博文一行的马车刚刚经过两个街口,忽然一架苦力搬运货物的平板车从巷道里冲了出来,伊藤博文的马车夫赶忙勒紧缰绳,马蹄在空中高高扬起,车轮在石板地面上划了好长一道痕迹才终于停了下来。

马车夫忍不住吐了口唾沫,大声咒骂着,正在此时,三个人影从黑暗的巷道中猛然窜了出来,为一个中年人猛然跃上马车,一脚将马车夫踢了下去,掀开车帘对着坐在里面的伊藤博文举起了手中的转轮手枪,连开三枪。

街道上顿时一片大乱,巡捕的口哨声在空气中尖利的刺耳,后面那辆马车上坐着的都是日本使团的随员,今日原本都是赴宴,谁也没有带武器,此刻也顾不了许多了,跳下马车边扑了过来。

穿着纯白绸韩服的中年人伸手探了探伊藤博文的颈脖,确认其已经停止了呼吸后,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对着一旁惊慌失措的人群大声吼道。

“我是朝鲜王室卫队长洪启薰,今日为我闵妃殿下复仇,也为让我朝鲜国人惊醒,以血明志,万望我国人勿忘今日!”

说罢,洪启薰举起手中的转轮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在一旁负责掩护的两个手下,此时也在日本使团随员惊魂未定的目光中,从容的对着洪启薰鞠了一躬,同时举枪自尽。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西游之小酒馆 齿轮之证 全球灾变之我的武功自动修炼 求仙引 剑神至尊杨小天杨重 空间俏医女:猎户相公来种田 娇宠帝妃:邪王快接驾! CSGO:什么叫历史第一人啊! 火影之最强天赋 席卷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