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拥立夷皋赵盾背信
令狐之战夜袭秦营
话说先蔑、士会二人奉赵盾等晋国众臣之命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归国即位,收到了秦康公的热情接待,回到馆驿休息。第二日,二人再次拜见秦康公,在大殿之上与公子雍相见,并行了君臣大礼,然后三人又与秦康公、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等共同商议归国即位之事。数日之后,一切准备就绪,秦康公便命白乙丙为大将军,率战车四百乘,兵将五千,与先蔑、士会等共同护送公子雍归晋即位。
先蔑、士会本以为迎立公子雍回国即位,已不是问题。可是,当他们离开晋国之后,国内发生重大变故。阳处父、鞠居皆被杀死,贾季出逃,赵盾等已拥立世子夷皋即位。然而,对这样的大变故,他们还一无所知。
原来,晋襄公的夫人穆赢在晋襄公故去之后,虽然很悲痛,但是儿子继承晋君之位,也是个好事,对自己也是个安慰。可是,朝中重臣既不提世子夷皋即位之事,也不给晋襄公发丧,尸体停在那里已有十几日。穆赢心中焦急,不知何故,便几次问赵盾此事。赵盾只是好言推辞。
赵盾的本意是等公子雍归晋即位之后,再由新君主持丧事。可是,晋襄公的尸体日渐腐烂,丧事不能再拖,只好由赵盾主持丧事,将晋襄公安葬于曲沃的宗族墓地。穆赢同世子夷皋随同送葬,待回到绛都之后,才得知,赵盾等群臣久不拥立世子夷皋继承君位的原因。穆赢不由得放声痛哭,便直奔赵盾面前怒斥说:“赵盾!吾问之,先君何罪乎?世子何罪乎?为何弃世子而不立,却前往外国迎立他人乎?以妾观之,相国迎立公子雍非也,而欲自立才是真也。”赵盾闻听穆赢之言,连忙解释说:“夫人之言勿要过激也。臣绝无篡位之意,实为国家兴亡所虑也。当今天下群雄争霸,强邻以待,夷皋乃一幼儿,难理朝政,故当迎立长君哉。此乃国家之大事,非赵盾一己之私也。”
穆赢却不愿意听他的解释,每天都抱着世子夷皋,来到绛宫大殿之上,哭闹不止。穆赢向文武群臣哭诉说:“众位爱卿皆知,此儿乃先君所立之世子也,理应即晋君之位,何以弃而不立,反迎立他人乎?今先君故去,尸骨未寒,难道众位爱卿皆忘记先君之嘱托乎?”群臣听罢皆低头不语,各自散去。穆赢见此,知朝中实权皆由赵盾掌握,便抱着夷皋离开大殿,来到赵盾府中,哭拜于赵盾脚下,哭诉说:“先君临终之时,曾将世子托付于相国,要尽心辅佐之,相国亦满口应之。今先君弃世而去,而话语犹在耳边也,难道相国已忘却乎?相国若立他人为君,可将世子置于何处耶?吾母子二人死于他人之手,莫若死于相国面前矣。”说罢,穆赢又嚎啕大哭起来。赵盾见此亦是无可奈何。
穆赢母子所处的境遇,在庶民百姓之中传开,无不哀怜之;在朝中文武群臣之中,亦得到许多人的同情,觉得,虽夷皋年幼,但是世子,亦不应再迎立他人也。此时的赵盾也是左右为难,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是好。第二日,赵盾召集文武群臣再次商议拥立何人即位之事。这时,一些同情穆赢母子二人的大臣出面为之讲情。也有一些人反对说:“既然已经派遣使臣,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万不可背信,随意变更也。”一时之间,文武群臣议论纷纷,各述其理。赵盾见此,沉思半晌,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亦觉得迎立公子雍之事有些失策,心中更觉惴惴不安起来。但又没有好的办法,只好散朝,待下次再议。文武大臣无奈只好各自散去。
待群臣散去,赵盾便将大夫郤缺请到相府商议办法。郤缺见赵盾仍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便对他说:“相国今弃幼子而立其叔,必有后患也。待日后幼子长大成人,必怀恨在心,意欲争位也。再有同情之臣相助,晋国必乱矣。”赵盾闻听心中更为不安,便问:“依大夫之意当如何?”郤缺回答说:“事已至此,唯有二策,可防止以后晋国之乱也。一者,密杀夷皋于晋,迎公子雍于秦;二者,立夷皋于晋,阻公子雍于秦。二者皆由相国择之。”赵盾听罢,低头沉思半晌,才说:“‘密杀夷皋于晋’,非人臣所为也,亦不忍心矣。当今之策,唯有‘阻公子雍于秦’,可行也。”郤缺已知赵盾之意,又说:“既然相国已有拥立世子夷皋之意,当速行之。立新君,方可‘阻公子雍于秦’也。”赵盾点头说:“大夫所言甚是,事不宜迟。大夫可先去筹备新君即位之事,吾明日便召集群臣再次商议此事也。”然后,郤缺告辞而去。赵盾当夜便到几位主要反对拥立夷皋的重臣家中,说服他们拥立夷皋,以防晋乱的重要性。
第二日,赵盾再次召文武群臣,商议拥立世子夷皋即位之事。反对之臣甚少,多数大臣表示愿意拥立世子夷皋即位。于是,赵盾命太卜占卜,选定吉日,拥立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奉穆赢为母后,当年改元为晋灵公元年,也就是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秦康公元年。年仅七岁的晋灵公即位之后,不能主持朝政,皆由赵盾主政。
再说白乙丙率领秦军与先蔑、士会等护送公子雍,离开雍都直奔晋国而来,很快渡过黄河,来到了令狐(今山西临猗县猗氏城西)之地安营扎寨,准备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