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去,皆被抓获。当妲己及嫔妃们被押到周武王、姜尚、周公旦、南宫适等人面前,皆跪倒在地,哭泣不止,请求饶命,痛诉商纣王之罪,表示愿侍于周武王左右。周武王等见到这些如花似玉的美人们,特别是妲己确实是美若天仙,从没见过如此美貌之女,如今哭得泪人一般,顿生怜悯之心。姜尚见此上前说:“主公,如此佳丽皆亡国之物。亡商纣王者,亦乃此物也,万不可生怜悯之心矣。”周武王闻听顿悟,立即传旨,将妲己及嫔妃等皆削首示众,并将妲己之首挂于小白旗之上,以警示天下女子,以此为鉴。
放下周武王进入朝歌安民之事不说,再言蜚廉远在东方与夷人征战之事。蜚廉自奉商纣王之命率大军征讨东夷已有数载,开始几年,在徐、薄姑,淮夷诸国的帮助下,派兵布阵,东征西讨,虽然战果累累,可消耗也是不小,付出的辛苦自不必细说。东夷诸部皆惧蜚廉之威不敢妄动,渐渐臣服。蜚廉被商纣王封为奄国(今山东曲阜)之君后,便镇守东方,每日勤于政事,安抚夷人,但夷人仍是时叛时降,不断需要朝歌方面的支援。
这一日,蜚廉在奄城升中军大帐,正欲兴兵征讨一部叛夷,忽一兵士来报说,朝歌使臣到来,急忙迎出大帐。当闻知商纣王旨意,周国叛商,商周两军牧野大战,商军溃败,命其速速率大军返回朝歌,以平周乱。蜚廉立即召集诸将商讨回援朝歌之事。众将皆言,救兵如救火,事不宜迟,唯有速速回援方为上策。蜚廉听罢,心中更是着急,“速速回援”说是容易,但做起来并非易事。这十几万大军分守各处,需要传令集结,所需粮草、器物亦需筹备,然后方可远征。可事不宜迟,唯有速行,便让使臣先回朝歌回报商纣王,自己率军随后回援。
数日之后,各路兵马聚齐,蜚廉立即传令拔营起寨,率大军回师朝歌。大军行十余日,来一大山脚下,蜚廉正欲传令安营扎寨休整一番,忽然见一从朝歌逃出来的将官,闯进大营报告说:“大将军,朝歌城已被周军攻破,纣王已经**而死。周军之强不可敌也,万万不可再回朝歌矣。”蜚廉听罢大惊失色,呆坐于大帐之内,半晌才清醒过来,命兵士款待那将官,然后细听朝歌内情。那将官便将商周两军牧野大战、朝歌失守、恶来战死、商纣王**之细情,如实陈述一番。蜚廉听罢仰天长叹道:“周之兴,商之亡,乃天意也。”商亡之事很快在军中传开,当晚就有一些将士逃跑,不知去向。数日之后,军内将士逃亡过半。蜚廉见此,也不阻拦,知天意不可违也,以自己一人之力,是无力回天的。
这一日深夜,蜚廉思虑再三,最后无可奈何,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了商军大营,逃往荒无人烟的霍太山(今山东广饶东)中隐居起来。第二日,商军将士在大营内外,皆不见蜚廉踪影,便逐渐各自散去。蜚廉在霍太山隐居了一年有余,这一日,他在一山脚之下发现了一个石棺,里面刻有一行字:“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蜚廉看罢,长叹一声:“国破家亡,独我一人活在人世,岂不羞愧?”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后来被山里人收葬于霍太山。蜚廉、恶来父子二人,能征惯战,英勇无敌,可谓英雄一世,只因未遇明主,身败名裂,落了个助纣为虐之恶名,岂不痛哉!
话说周武王率大军攻下朝歌后,下令军兵不准烧杀抢掠,以安抚殷民。第二天,便召集朝歌的殷民训话,只见周公旦持大钺、召公奭持小钺,分立周武王左右。周武王高声向上天和广大殷民宣布:商纣王**已死,殷商王朝已亡。商纣王逆天而行,犯有十大罪状。而今周顺天意,取代殷商,周武王为天子,已得到万民的拥护,将为万民造福。朝歌殷民见周军果然是仁义之师,皆对周武王表示拥护。可是,在如何处置殷商王朝的文武群臣,及上层贵族的问题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日,周武王对姜尚说:“尚父,殷民已定,而上层人士当如何?”姜尚说:“老臣曾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反之,人尚且不值一爱,那么村落之篱笆、围墙亦不必保留也。如今商纣王已死,其余孽故而当杀之。”周武王听罢沉思半晌,才说:“如此之众,不可杀也。”几天后,又召召公奭商议说:“尚父叫吾将殷商余孽皆杀之,寡人以为不可。不知弟以为如何?”召公奭说:“臣以为殷商余孽可分为两类:有罪者当诛之,无罪者当放之。”周武王听罢半晌不语。后来,又与周公旦商议说:“尚父叫吾将殷商余孽皆杀之;召公言有罪者诛之,无罪者放之,寡人以为皆不可。不知四弟以为如何?”周公旦说:“主公真乃贤明之主也。臣以为对殷商遗民,应施仁政,皆不可杀,亦不可流放也。可使其安居于原处,耕种原处之土地,择其中有影响之仁德之人而治之,使殷商遗民无新旧变化之感,为仁是亲,因而殷商遗民必感周之仁德,天下可大治也。”周武王听罢心中欢喜,便传旨命召公奭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以及被关押的殷商贵族;命闳夭带人培高商王子比干的坟墓;命南宫适将商王宫中及廘台里的钱财,散发给殷商遗民,将粮库打开,赈济那些饥饿的殷商遗民;还下令给那些受到商纣王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周武王还亲赴商容居所请商容复出入周为官,可位列三公。商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