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纷纷表示赞同。
“传诏于允文上殿。”皇帝稍顿了一下,又说:“传诏王太傅上殿,当堂拟三道考题,看他答的如何。”
此时于允文在五湖四海茶楼的聚会厅里,正跟宫七和李秋萍以及另外的五名同期举子讲他怎么说服葛明的。
离开杭州那天,他来了茶楼一趟的。那时候急着奔赴战场,又不知前路是否顺利,未同大家讲明他要去哪里,干什么。
今日一入城,便直奔茶楼而来。穿的还是走的时候那身洗得有些发黄的白布衣。他看到坐在大厅里的李秋萍,就兴奋的说:“这两日,我就把欠茶楼的钱给结清,住宿和医药费一并结。”
于允文离开杭州的次日,李秋萍就去了普安王府,又向郭思谨提到了于允文。看郭思谨没有特别的关注,知道她尚不知于允文跟她的关系。李秋萍也就没再多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同高位之人的交往。
皇妃的私事,知道了就当不知,这是最好的做法。反正已经有人知道了,当事人知晓是早晚而已。
李秋萍并未以为于允文是跟他妹妹相认了,衣服都未换呢。应该是去哪儿赚到银子了。担心地问道:“工钱不是现结的吗?”
于允文反问:“宫老板呢?”
“楼上。”
二楼的私人房间里,宫七听了于允文强加给他的功劳,笑嘻嘻地说:“允文兄,我们算是两清了。赵大哥在朝堂上一提,等于是给茶楼打了广告。”
这个人还真是有能耐啊,宫七突然灵光一闪,“你若是实在过意不去,让隔壁的铺子平价转给我。老板的背后之人是安国公,软硬不吃,死活不肯转。”
于允文立即问其中详情。宫七站起身说:“都跟他磨两三个月了,不急这一两日。喜事要跟大家分享,走走,去聚会厅跟大家讲讲是怎么说服葛明的。”
其实于允文入城后,最想见的是慕容谨,最想把说服葛明的过程,讲给他听。
借给他那名护卫太得力了。
去定海的路上,于允文就盘算见到葛明后,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一步失败了该怎样应对,第二步失败了怎么应对。他问护卫的武功有多高,水性如何,能打得过几个人。
于允文想的是,带个护卫上了海寇船,万一对方翻脸,护卫能不能带他逃出来?逃不出来的话,他自己能不能逃出去。借人用用,总不能把人的命给弄丢了。
护卫答:不知道。
于允文头大了,又问:你杀过人吗?
护卫答:杀过。
于允文再问:杀过多少人?
护卫答:不知道。
于允文只得这样问:最多一次杀过多少人?
护卫答:几百人。
如果不是慕容谨借给他的护卫,他肯定认为这个脑袋里少根弦的人是胡说八道。
于允文听了护卫的答案,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后,改变了他的策略。
武功高强的人常有,一次杀过几百人的高手不常有。那是高手中的高手中的高手。
于允文见葛明时的态度是傲慢的,眼神是睥睨的。
葛明不知道见过多少来谈判的人了,都是小心翼翼的跟他讲话,生怕惹他不高兴,直接把人给扔海里。
这么张狂的还是第一次见。
这下反倒引起了他的兴趣。
于允文说:谈正事之前,先交流一下武功吧。听说你这里的高手如云,我答应我朋友,带他见识一番的。
护卫是真正高手。
海寇在真正的高手面前,那都是三脚猫。最后他们的第一高手出马,在护卫手下仍旧是一个回合见伤。
护卫习的是杀人的功夫,出手都是一招毙对方的命。最擅长的是单挑。
于允文在比试之前,先讲了一番英雄好汉之类的话,后讲了见血收手的规则。搞得对方输急了,想一哄而上,但碍于英雄好汉的说词而强忍着没好意思。
身为海寇头子葛明是见多识广的,但他从未见过这么厉害的人。当场被震住。
骄傲的人,那都不是瞎骄傲,是真有实力啊!
接下来的谈判,于允文成了主场,顺理成章的把谈判变成了说服。
他给葛明勾画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那里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和像他护卫这样的人;那里有忠诚也和侠义;那里的男儿血是热的,心更是热的。
在那里做的事,是正义的。兄弟们能吃饱穿暖,又有信念。会被百姓爱戴,被后世称颂。
最后说:我们一起投身到抗金的洪流里去吧。
葛明一拍桌子大声说:成!
就这么成了。
于允文当然不会跟大伙这么讲,他讲的过程更精彩,更能显示出他的足智多谋。
于允文不知道慕容谨已经离开杭州,他此时不去普安王府的原因是,他在五湖四海茶楼等宫里的传诏。
这几日他都在默默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