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准备.(2/3)
作者:羽且
散了朝后,金皇帝问唐哲:“先生觉得谁合适?”
唐哲道:“除了大将军完颜滚外,谁回去都合适。”
“先生何出此言?”
“其一、西路军由大将军带领必胜,而且能把损伤降到最低。万一陛下南下受阻,大将军可以直cht们的后方。其二、大将军一旦回到中都府,就脱离了陛下的掌控。待天下大定之后,终将成为心头大患。原来还有乌古氏和他的两个儿子牵制着他......”
金皇帝听了此话,虽然心里极为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认,他这位老师说的话,十分有道理。
三日后,在应天府的完颜滚得到了这番谈话的内容,当晚快马奔往汴梁,在朝上,当众向金皇帝陈述他回中都府的利处。
终有人主动站出来去填中都府那个坑,众将军们迫不及待地附议。
这个时候大家的情绪最重要,金皇帝只得应了。下朝后,单独留了完颜滚说话:“北方天气寒冷,王妃就暂时不动了,待南方大定,你回来接她一起迁去杭州。我们剩下来的兄弟不多,住的近了,日常来往方便。”
这是拿他王妃做人质呢,完颜滚当时怒火中烧,却不动声色地应道:“好。”待大队人马离了京,再想办法把她接去北方。
八月二十五日,金国大将军完颜滚带领他的亲军二十万,朝着中都府的方向,一路北上。
这日,赵皇帝在朝会上问众臣,他准备立大皇子赵瑗为太子,可有人反对?
众朝臣哗然,但无人反对。
二皇子赵渠的最大支持者秦太师,缠绵病塌了半个月,于十日前去世了。
大家以为二皇子妃的祖父王太傅会反对,没料到他第一个站出来说:“陛下决策英明。”
紧接着大将军吴瑜也站出来说:“臣附议。”
吏部尚书:“臣附议。”
兵部尚书:“臣附议。”
很多人没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太傅和大将军不是二皇子的人吗?一个是他岳家祖父,一个是他舅父。但一看朝中的近半数势力都支持了,纷纷表示赞同。
尤其原来就支持赵瑗的那些人,表示赞同的声音尤其高昂。
朝臣里面,有一个人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安国公。他后悔不该听夫人的话。近一年多来,和赵瑗的关系处的淡淡的。虽然他并没有和赵渠走的太近,但静观其变的态度,等于是放弃了赵瑗。
在如此的重大时刻,这件事的主角却没在场。
赵瑗近期一直在淮水和长江两岸忙碌,昨天才回的杭州。皇帝准了他半日的空闲,此时正在普安王府逗小愉儿玩。小愉儿一岁半了,长的越来越像郭思谨,尤其是一双乌溜溜的眼睛。
这让赵瑗看到小愉儿时,既欢喜又气愤。
这个死女人,也不知道藏到哪个角落里去了。打仗是男人们的事,一个小女人胡乱在里面搅合什么。瞧她能的,还搞什么情报消息,没了她,这边照样能收到消息,早一天晚一天罢了。
皇帝有暗线,他有暗线,二皇子也有,将军和国公们都有,少她一个还不打仗了?
坚决发誓,以后再找上门,也不要她了。哭死也没用。
没心没肺死女人。
赵瑗捏着小愉儿肉嘟嘟的小脸,眼前出现的是郭思谨傻笑的脸,一不小心,下手重了,小愉儿扒着他的手,哇哇的哭。
就在这时候张伯领着大将军吴瑜进了院门。
吴大将军好奇地问道:“大皇子是后爹吗?在这里躲着偷偷的拧孩子?”
儿子在哭呢,赵瑗哪顾得上招呼客人。他急忙松了手,揉着被他捏红的小脸蛋,连声说:“不哭,不哭,爹不是有意的。”抓了小愉儿的小手就往自己脸上按,“要不小愉儿还回来。”
朝堂上都炸了,这边在傻傻地逗孩子。
吴大将军在旁边大笑。
小愉儿挣脱了小手,哭着哒哒哒的朝在门口张望的秋葵跑去,“娘,娘......”
秋葵蹲下身,把他抱怀里,帮他擦着眼泪说:“......小愉儿错了,应该叫姨娘,小愉儿的娘亲去给小愉儿买好吃的去了......”
“......呜呜呜.......呜呜呜......”
哭声渐渐远后,院子里静得落根针都能听见,还是大将军打破了沉默,他呵呵笑道:“我是来给大殿下道喜来了,估计不久圣旨就会到。”
张伯的心嘭嘭直跳,话脱口而出:“大将军所指何喜?”
此时赵瑗被小愉儿的哭声,搞得心乱糟糟的,也打不笑脸,说话的口气略有些不耐烦,“这时候能有什么喜事?”
大将军:“大殿下立为太子了。”
这个时候大将军登门道喜,肯定是大喜。张伯虽然猜想到了,仍是觉得突然,语气有些结巴:“......什,什么时候说的?”
“刚刚圣上提议,在朝的全部附议,我出宫的时候,王太傅正在拟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