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迂腐与真知灼见
古来县之地,一向来就以制陶、种茶、尚武而著称,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县志记载:古博人开发飞来山始于原始社会。在五、六千年前,古博人祖先就在这里制陶、狩猎、捕鱼、种植,并历久不衰。在为数不少的洞壁上,铭刻着古博人早期与自然作争斗壁画,简洁古朴却又厚实。悠悠历史,继往承传发展,北客南迁,曾迎来兴旺时期。据推算,飞来山大发展时期,山下飞来村已立户建村,并兴旺一时。隐居诗人,吟咏之余,教民种茶。人、方士、习武者,结卢讲学传武,修行炼丹。其人其事,皆有字可楷。洞壁诗云:“飞来峰边多胜迹,古来奇胜岂虚传”。可见当时之盛况。而自明末、清初之后,飞来山便日渐式微,道路失修不畅,而今飞来寺尚存,但僧众不足三十耳。时到今日,古来县陶瓷仍是名气在外。所出产的古来皇茗茶,仍是远近闻名品牌,为古来人送礼首选。古来人崇尚武功,古来风影脚和古来南派拳,闻名海内外。逢年过节,各村都有武术和醒狮表演,这也是古来人崇尚武功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洋洋洒洒,不足千字,就把飞来山的沿革岁月风雨、风貌骨感特色,勾划得一清二楚。
王馆长刚看过几句后,惊跌坐地。不,准确地,王馆长应是惊跌坐椅。
王馆长不放过何道望,把他拉到他的家居去。进了独设的书房。大声叫着老伴沏茶。何道望象是受宠若惊似的,连连摆手,并快手地接过茶具,自己沏茶。
王馆长不管不顾的,取来他书著的《古来县历史初探》、《古来县风物志》、《古来县化和习俗》、《古来县钩沉》、《古来县姓氏源考》、《古来县民间传与典故》等。
王馆长取过毛笔,醮上浓墨,就在扉页上题辞、签名。他:“请恕冒昧,敬请雅正。”
何道望双手抱拳,诚惶诚恐,表示不敢当,拜读为上。
王馆长:“别客气。这几本拙作,对你阅读《古来县县志》或许有帮助。来也,我那两个犬子犬女,除了吃饭之外,见着我就拐弯打圈闪避,怕的是我跟他们古来县这些事,避无可避之时,还诸多理由,是读理工科的,搞这些东西搞乱脑子。偏见,完全是偏见!真真是一窍不通,不懂得人历史,不懂得地域地理周际环境,怎能搞地方经济建设?一对犬子女,肯定是不成器,不成才,当不了将军,更是当不了元帅,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只能是当个高级打工崽子罢了。哎,这对家伙,还满口荒唐言,讽刺老头不识时务,舞弄墨,制造废纸一大堆,现在是e时代,谁个还看这些东西!真真是气死老夫!今天难得见到道望同学,你年青有为,博览群书,记忆超强,学识超群,下笔千言,顷刻成章,字字珍贵,老夫敬佩。”
何道望哭笑不得。你王馆长不是这样吧。你老人家抓住我有口难言,就滔滔不绝地着,给我了这一大堆,还把自己的子女捎带上骂了一大通,你把我当成知音啦?还不顾我脸红,毫不客气地吹捧我一轮?我是读科的,认真读一读史,理当应该的嘛,而你那对儿女,学的是理工科,你要他们在史上下功夫,那你不是强人所不取啊?可谓是“对子女坏话讲绝,对我好话讲尽”,你老人家是为了哪一科呀?
何道望脑瓜子转得快,王老馆长看似迂腐得可以,但想一想,他的“不懂得人历史,不懂得地域地理周际环境,怎能搞地方经济建设?”这道理,深着啊。这可不是迂腐,而是王馆长的真知灼见!
社会是一个整体,是由农医百乐工,工农商仕兵,60行,社会各阶层共同组成,缺一不可。各行各业、各种学科知识,精华糟粕,甚至包括伪科学,都是组成社会知识的共同体。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成为社会。即使是糟粕、伪科学,也是一样成为客观的存在,精华、科学,也是在与糟粕、伪科学争斗中成为其精华,上升为真理、科学。这是何道望的认识。而老馆长“吹捧”自己?王馆长肯定是有下的。等着瞧吧。
王馆长把题辞、签名的书本双手递给何道望。何道望恭敬地双手接过来。
翻开扉页,见:“请恕冒昧,敬请雅正。”落款是:王之。
不楷书字如墨宝。何道望单是看着个“王之”签名,就令他遐想:这取名,实为不俗。“王”,既可是“王姓”,也可是“王者”之“王”,而这“王者”之“王”,不可理解为“君主”、“爵位”,而是指“大”,之道之大,自信之正道。何道望对着“王之”,“望而生畏”!
王之馆长:“惶惶之情,还有两幅涂鸦,也一并敬请指点。”
王之馆长转身打开书柜玻璃门,取出两卷画轴,展开在长长的书桌上。
何道望看清楚画题是《竹节图》。何道望是读科的,但他自愧地自认为,对书画没有半点功底,更不上有研究。只见画中是:十数枝竹,近浓远淡,支竿苍劲,竹节浓黑突出,竹枝斜而向上,但不飘逸,枝如欲射之状,片片叶子如利剑。
画中,突出的是竹子的“节”!
何道望毕恭毕敬地侍立一旁。
王之馆长在画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