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都说文人相轻,武者也喜欢一较高下。
但是,文武之间,就更是相互看不顺眼。
其实,这不只是相互之间的利益问题,还有皇帝的帝王心术。
毕竟,要是文武联合在一起,你好我好大家好了,皇帝恐怕就该寝食难安了。
因此,勋贵想要转换门庭,显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就会被排斥。
当年贾家还在全盛的时候,贾敬都考上了进士。
但是在朝堂之上,依然混的不如意,处处受制便是因为这个。
而现在,薛蟠考入了县学之中,自然也不可能就水波不兴。
尤其是,薛蟠既是勋贵之下,之前又是那样的名声,而还拜了一个他们梦寐以求,却永远不可得的名师。
因此,薛蟠还没有进入县学之中,便已经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你就是薛霸王?”
薛蟠本来是想要进入县学之中躲清净,可惜麻烦显然不是他想躲就能躲开的。
这不,刚刚来到县学之中,便有人找上门来,阴阳怪气的问道。
对于这种一看就是反派的人,薛蟠自然不可能给脸,淡淡的扫了他一眼,然后就直接无视了。
“你,果然霸道!”
来人见薛蟠居然直接无视他,顿时气急,
“你就是这么对待同学,前辈的?”
和他一起来的人,当即诘责道。
“辱人者,人恒辱之。”薛蟠淡淡的说道,
“大家萍水相逢,就不要井水犯河水了。”
“哼,我只是不想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来人冷笑道,
“你薛蟠呆霸王的名声,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不学无术,嚣张霸道,你这种人居然都能考上,还不知道是花了多少银子。”
“原来在同学眼中,科举就是花银子就能办到的事情啊!”薛蟠恍然大悟道,
“那不知你花了多少?”
“你......”
不待他反驳,薛蟠便打断他的话,继续说道,
“哼,还说我怎么考上的,我还怀疑你有没有脑子。”
“你这是怀疑科举作弊啊!”
“薛同学慎言!”
此言一出,旁边本来正在看热闹的学子顿时面色一变。
因为,这话可不能乱说,是要出大事的。
每次科举舞弊,可都是震动朝野的大事,牵连广泛,一旦查实,常规的处罚有取消考试资格、戴枷示众、杖责、革功名、充军,重则直接处斩。
对此,薛蟠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背后又有靠山,完全不惧。
但是其他人可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当即,众人就上前劝解,将薛蟠安抚,将两人分开。
之前的人,显然被薛蟠的口无遮拦给吓到了,灰溜溜的走。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来寻薛蟠的麻烦了。
虽然早就知道薛霸王名声在外,却没有想到,如此锋芒毕露。
对此,薛蟠只能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今日要是他不快刀斩乱麻,日后的麻烦恐怕比起那些老亲还要让人烦不胜烦。
有了这一场,薛蟠之后的县学生活就显得波澜不兴了。
每天上课下课,练武习文,两点一线,时间管理。
薛蟠丝毫没有因为考中了秀才就松懈下来,每天的安排依然慢慢地。
而在县学之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薛蟠对接下来的这些同年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虽然天资不凡,虽然两世为人,虽然......
但是,每次考试,也最多不过是中上,也就是前十左右的名次。
想要考到前五都需要看发挥,至于前三,甚至第一,完全没有可能。
显然,县学之中,真的是藏龙卧虎。
好在,薛蟠从来没有奢望自己举人考试还能考案首,连秀才考试都做不到,就更别说后面的了。
不过,按照现在的成绩,一个举人名分是跑不了了,薛蟠已经十分满足了。
而相比而言,其他人对薛蟠的感观却是大为改变。
所谓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之前,就算是薛蟠取得了秀才功名,其他人心里都有些瞧不上他。
但是几次摸底考试下来,才知道自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薛蟠是有真才实学的。
于是,慢慢地这些人开始和薛蟠交流了起来。
文人相轻,但是同样也是英雄惜英雄。
只要没有大的矛盾,学习好的自然愿意和成绩好的玩儿。
而相互交流的结果,自然便是共同进步。
薛蟠的广博,奇思妙想,对方的基础,稳扎稳打。
如此匆匆数月,薛蟠不只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