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丞相孔明 大将军羽(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人臣最高职务的统称。

所以数百年来,三公所代表的具体职位便不固定。

丞相的加强版相国一职,最早便是三公之一。

及至东汉时,三公便具体变为三个官职的总称。

这三个官职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其中以太尉一职居首位。

只是虽然东汉时仍然有三公官位,但是刘秀在建立东汉后,他感觉到三公的职权过大。

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于是他便对官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早期时,凡位列三公者尽可开府,三公被人誉为三府。

但在经过汉光武帝刘秀的改革之后,虽然名义上三公仍然是地位很高的官职,但三公的实权渐归尚书台。

后来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

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

自此之后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且还要俯首听命于外戚、甚至有的三公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来按照经学家的说法,相国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相国都要引咎自责。

但在东汉时,皇帝把罪责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灾,三公常被罢免。

大儒仲长统就曾说过三公有名无实,“备员而已”。

只是三公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三公的荣誉依然在。

三公是朝廷的脸面,它们往往由大儒担任,以此来彰显中央朝廷的正统性与权威性。

目前在刘备的势力中,论名望,唯有许靖适合担任三公一职。

因此刘备便当众拜许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至于三公中的太尉与司空,因为目前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刘备决定搁置一旁。

毕竟像三公这种脸面职位,宁缺毋滥。

像曹丕那般将贾诩强捧上太尉之位,位列华歆、王朗两位大儒之上,已经引得天下间不少人耻笑了。

刘备在将许靖拜为司徒后,他又当众正式拜于禁为卫将军,并封为义乡侯,并前共享食邑两千户。

按照两汉传统军职,在将军体制中重号将军仅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四方将军。

之前刘备便通过上表的方式,将于禁表为卫将军、益寿亭侯。

只是上表始终不是正式的任命,在名义上难以服众。

现在刘备已经成为天子,他便运用天子的权力,将于禁正式拜为卫将军、封为义乡侯。

原先于禁是益寿亭侯,享受食邑为一千两百户。

现在于禁被刘备封为义乡侯,虽然都是列侯,但食邑却增加了八百户。

在人口不多的刘备治下,这种封赏是不低的。

而刘备之所以如此高调封赏于禁,无非是想将于禁立为一个弃暗投明的标榜,做给北方的士人看而已。

当刘备对许靖与于禁二人封赏之后,这二人可不如诸葛亮那般不悲不喜,他们脸上浮现感激之色对着刘备参拜谢恩。

而在对诸葛亮、许靖、于禁三人封赏之后,刘备又连续下达了一连串的封赏。

安汉将军糜竺迁为光禄勋、护汉将军糜芳迁为太仆.

光禄勋与太仆皆是九卿官职之一,因为感谢东海糜氏对他的帮助,刘备对糜氏兄弟的封赏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若不是东海糜氏的底蕴不足,凭借糜竺与刘备的感情,凭借糜竺的功劳,三公之位必有糜竺的一席之地。

但是如今的封赏,对糜氏兄弟来说亦不算薄待了。

光禄勋: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

中郎、侍郎、郎中,虎贲、羽林中郎将、皆是属于光禄勋管辖。

可以说光禄勋就是刘备的禁军最高统领。

虽然糜竺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履行全部光禄勋的职责,但是糜竺的儿子糜威现已经任虎贲中郎将。

在这种情况下,糜竺可以将光禄勋的大部分职责都交给糜威执掌。

而有着糜竺在上面顶着,糜威亦能快速的积累经验,为他将来的进一步升迁打下基础。

而且光禄勋还有个很重要的职能,那便是掌握着郎官的选拔权。

而郎官更是两汉传统的官制中,选拔官员的重要渠道。

可以说光禄勋便是曹魏中领军与中护军的合体。

将这样要紧的职位交予糜竺,刘备很安心。

太仆: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太仆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职责逐渐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