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作被坐在他旁边的关羽看的清清楚楚的,不过他也能理解张飞的想法就是了。

当初要不是诸葛亮那么说,他也早就挑战马超去了。

只是今日他汇集诸将是为了商讨大军的下一步方略,所以关羽用眼神警告了张飞一眼之后,他便开口将他收到的情报说了出来。

而当汇集而来的汉军诸将,得知魏军终于有所动作的消息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兴奋之色。

乌龟变成兔子,会开始动了。

看着诸将脸上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油然表现出的兴奋之色,关羽满意的点点头。

身为主帅的他,最重要的不是献计,而是要发挥好首脑的作用。

身为首脑的第一个作用,便是要判断军心是否可用。

在他刚才的叙说中,汉军诸将已然知道目前在偃城外的魏军已有六万之众,兵力与他们相当。

再加上从宛城中不断派出信使的消息推断,集结在偃城外的魏军将会越来越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尽管是这样,汉军诸将的脸上并没有浮现畏惧之色,这说明目前诸将的军心还是十分高昂的。

这种军心,让关羽对接下来的决战,怀抱着更大的信心。

只是身为主帅的关羽,当然也不可能坐视敌军就如此肆无忌惮的集结。

于是乎,关羽对着诸将下达了一个命令:

“明日起我军将从樊城外撤退,一路缓慢退至汉水。”

当关羽的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帐中的汉军诸将有的人脸上开始浮现不解之色。

现在魏军已然开始有所动作,为何他们现在还要撤回呢?

但是在细细思考之后,诸将就明白了关羽的用意。

关羽的用意有三层,第一层用意就是关羽担心将来在和魏军大战时,樊城中的魏军会对他们进行前后夹击。

虽然现在樊城被汉军围的水泄不通,但是关羽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围点打援,所以并未对樊城发起过进攻。

樊城中的魏军未经历守城战,是没有损伤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来日他们大军开始与魏军大战,趁此时机樊城中的魏军从背后突袭他们,那么那样是很危险的。

没有士卒守护的壁垒,只是死物而已。

而选择撤围樊城,六万汉军就便可收缩防线,让自己的背后交给有着制水权的友军。

关羽此举的第二层用意是,一旦他撤围樊城的消息传到曹丕的耳中,那么曹丕会以为汉军是怕了,是想逃跑了。

只要曹丕一浮现这种想法,那么他便会再次下诏催促张辽对他们发起进攻。

这样的话,就等于在无形间破解了曹丕召集各地良将的做法。

关羽围点打援的目的,只是想吃掉张辽手中的那三万魏军中军,他不是要靠手中的这六万汉军来单挑整个大魏。

就算关羽有这个能力,大汉目前也没这个国力来支撑关羽吃掉曹魏的整个野战军。

至于曹丕在听到汉军有撤退的意思后,会不会下诏张辽急速进兵,这一点是答桉是肯定的。

曹丕兴师是因为怒气,所以他是肯定受不了汉军羞辱完他,还能大摇大摆安然撤退的。

若如此的话,他这次所受的耻辱就没办法洗脱了。

而关羽的第三层用意,就是比较隐晦了。

一旦汉军撤围樊城,那就代表着樊城中的曹休自由了。

本来六万汉军的主将是张辽,可是一旦身为镇南将军兼曹氏宗亲的曹休从樊城中出来,那么那六万魏军的指挥者还会是张辽吗?

要知道曹休可不是曹泰那种废二代。

曹休虽名义上是二代,但他实际跟随曹操的时间,并没有比曹仁、曹洪等一代短上多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曹休身上可是有战功在身的,在曹操在世时,就对曹休很是倚重。

更何况,以曹氏宗亲统御异姓大将,乃是魏军中多年来的潜规则。

而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

纵使曹丕能不调换主将,曹休这个曹氏宗亲,会甘愿处在张辽这个异姓二将之下吗?

将帅不合,亦是兵家大忌。

这是关羽的阳谋,这也是关羽堂堂正正的,以退为进的用兵之道。

当然目前在大帐中能明白关羽这第三层用意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以关羽现今的身份与威望,他所下达的命令无须过多解释,就可以让众人信服。

在下达完这个命令之后,关羽又与诸将商量了好一些事,在将全部的事都商谈完毕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