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一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在是有些过于贪心了。

不过在看到刘封脸上的喜悦后,刘备却是想起了一件事。

看周围无其他人,刘备似是不经意地问道:

“近来关内有流传,关于你何时封王一事?”

刘封见刘备冷不丁的问他这件事,心中有鬼的他脸上喜悦瞬间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慎重之色。

刘封与马上微曲身体,躬身回答道:

“略有耳闻。”

这件事近来在阳平关内流传甚广,甚至连刘备都听说过,刘封要是回答说不知道,那就太假了。

因此刘封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回答。

只是耳闻而已。

可惜刘封还是小瞧了他的这位父皇。

听到刘封的回答后,刘备转头看了刘封一眼,然后温言劝道:

“让你的人,停止吧。”

刘备的这句话让刘封脸色大变,他急着想解释什么,可刘备却没给他解释的机会。

“你做的事,朕不怪你。

但不要继续了。”

刘备的语气很是笃定,他知道这个议论,就是刘封派人暗中流传出去的。

原因很简单,当下组成大汉政治的三大势力分别为元从,荆州,以及东州。

其中元从系与荆州系大臣分别因为关羽与诸葛亮的原因,都对刘封感官不佳。

而东州系大臣目前比较佛性,只要不触及到糜旸的利益,他们很少会去主动做某些事。

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刘封自己的人之外,谁还会自发的为刘封议论这件事?

况且刘备对刘封很了解,性情敢作敢为的刘封,是会做出这样事的人。

听到刘备笃定的语气后,刘封也失去了狡辩的心思,他老实低头道:

“儿臣知错了。”

见刘封认错,刘备也就失去了对这件事关注的兴趣。

正如他所说,在这件事上他并未有怪罪刘封的意思。

因为刘封做这件事,乃是可以理解的。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刘备善于知人的前提,在于他一向正视人性。

不过刘备似乎是为了安抚刘封,所以他随后还是开口许诺道:

“若你真心为大汉效命,该属于你的,朕将来一定会给你。”

在得到刘备的这句许诺后,刘封大喜。

他的父皇,从不食言。

看见刘封喜悦的脸色,尚未找到猎物的的刘备,抱着拉近刘封与糜旸关系的想法,问刘封道:

“你觉得大将军如何?”

面对刘备的询问,刘封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他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实在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了。

当下天下间对糜旸的议论可谓是滔滔不绝,刘封自然也听过不少,他可以随意摘取几个回答给刘备。

但一向知人的刘备,又怎么会不知道大将军的为人呢?

故而刘备问这个问题,一定是有深意的。

想到此,刘封再次斟酌着回答道:

“于军略上,臣不如他。”

就算刘封再骄傲,他也不敢说他的军略在糜旸之上。

不然恐怕都不用刘备嗤之以鼻,就算是一梁州乡间老夫听到这答案后,都会不自觉地想着冲来冲刘封啐上几口。

但性情倨傲的刘封,在说完这一句话后,还是在心中暗暗想道:

他只是军略上不如糜旸而已,糜旸也有不如他的地方,例如身份。

纵使糜旸再如何优秀,他只是刘备的外侄,至多再加上一个徒弟的身份。

但他刘封却是刘备的皇子,是将来能够封王的人。

糜旸与他的身份,又如何能比呢?

而刘备在听完刘封的回答后,不置可否。

他只是转而说道:“大将军还有一点你也要学习。

例如他的藏锋。”

见刘封不解,刘备继续点拨道:“你还记得当日议会上,为何大将军要在众臣面前,当众向朕举荐骠骑将军吗?”

当刘备提起这件事后,刘封的心中又浮现了怨气。

本来那一日若没有糜旸的横插一脚,那么他那日就可以顺利成为刘备的副将了。

但可恨!

刘封心中郁郁不平,导致他脸上的神色也不太晴朗。

刘备在看到刘封的神色后,他便继续言道:

“那一日你可能只以为大将军是在从中阻扰,但那一日大将军当众举荐骠骑将军后,却是有不少大臣认为大将军,在这件事上有失英明了。

这对大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好的议论。

可你想过没有,以大将军的身份与聪慧,他完全可以选择将举荐骠骑将军的心思,私下禀告给朕。

为何要冒着承担有污名声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呢?

乃是大将军知道,他当下立下的功勋太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