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下世家倾心于他,他同样也知道九品中正制在举荐人才方面有着先进性。

可曹丕也知道,九品中正制是一把双刃剑。

若是使用不好的话,很可能会伤害到王朝统治的根基——中央集权。

故而在今年之前,九品中正制在曹魏境内有施行,却只限于某些地区。

甚至对于九品中正制选拔出来的世家子弟,曹丕也不会让他们一下子就占据要职。

在这两点限制下,以往九品中正制对曹魏的政治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但就在今年,曹丕下诏全国,将原本他套在九品中正制上的两套枷锁给亲自除去。

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梁州大败一事所带来的坏影响,瞬间被曹丕压到最低。

因为曹丕大大满足了曹魏境内的世家欲望。

例如那陇西太守游楚,真以为他是什么忠肝义胆的大魏忠臣吗?

无非是新近修改的九品中正制让游楚的家族大大受益了,这才让游楚愿意为曹魏战到最后一刻。

以游楚为代表的那批地方官僚,他们愿意抵抗汉军,本质上是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家族在曹魏的既得利益。

当然曹丕放开对九品中正制的限制,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的话,对曹魏肯定是弊大于利。

当世的世家是什么德性,曹丕的了解不可能在糜旸之下。

可曹丕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政治与军事息息相关,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只能靠政治上的不断让步才能勉强维持住统治的根基。

至少从当下的情势来看,曹丕的饮鸩止渴之举,的确最大程度上稳定住了曹魏的局势,稳定住了曹魏的人心。

就如那千里之外的游楚,也如当下坐在糜旸身前的满宠。

而糜旸在听完满宠的话后之所以会脸色一凝,乃是他听出了满宠的话外之音。

“满君是想建言我,将来在大汉的疆土之内亦施行九品中正制?”

糜旸的猜测,让满宠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刚才面对糜旸的招揽时,满宠先是以自己年老一事,说明单单的高官厚禄不能打动他。

这个理由倒也正常。

毕竟从常理来说,半只脚已经落尽黄土中的满宠,实在没必要再改换门庭。

因为满宠用大半辈子的努力,才在曹魏爬到如今的高位。

而若他改换门庭,身为降将的他在进入大汉的官场后,又能爬到什么样的位置呢?

无论是身份的敏感,还是自身的年老,都让满宠对他投效大汉后的未来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若只看满宠的前半段话,满宠言语中终究还是流露出对糜旸招揽的婉拒之意。

可满宠真想拒绝糜旸的话,他本没有必要今日摆出这样的姿态,也没有必要对糜旸提及九平中正制一事。

满宠这么做,原因便是如糜旸猜测的那般,希望糜旸释放出更大的诚意来招揽他。

例如允诺他,将来在大汉境内,亦会施行九品中正制。

只要糜旸能保证这一点,那么满宠自然愿意为糜旸效力。

因为哪怕自己进入大汉后,不再可能拥有高位,但九品中正制的存在,却可以保证满氏一族在大汉的荣华富贵。

人一旦老了,更看重的自然是家族的未来。

至于糜旸的保证有没有用,满宠根本就不担心这一点。

将来的大汉谁做主,不止大汉内部的人知道,曹魏中的人也知道。

面对糜旸的猜测,满宠坦然的点头道:“大将军英明。”

由于对糜旸的看好,满宠不自觉地为糜旸送上了夸赞。

只是在听到满宠对自己的夸赞后,糜旸差点直接掀案而起。

英个棒槌!

糜旸脸色陡然变得严肃,他直接拒绝满宠道:

“九品中正制,绝不可能在大汉境内施行。

这就是孤的保证。”

糜旸坚决拒绝的态度,让满宠大感诧异。

他不明白糜旸为何会拒绝这个条件。

“九品中正制对于天下人心有着何种影响力,大将军不可能看不到。

只要大将军能够施行九品中正制,那么以大将军在世间的威望,天下人心的归属,大将军又如何不能与曹魏争夺。

这不仅有利于大汉能够更快的一统天下,对大将军自身来说,也是利在千秋的事,大将军为何拒绝呢?”

满宠对糜旸的拒绝充满了不解。

在满宠看来,糜旸之所以会三次招揽自己,大部分原因不是多看重自己这个人,他是看重自己在中原世家中的影响力。

因为大汉与曹魏交战这么多年以来,虽说也有一些将领投降于大汉,但却从来没一位在世间地位奇高的名士,主动弃魏投汉的。

这不利于大汉迅速扩张在天下的影响力。

介于这一点,糜旸急需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