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

要不是考虑到场合,有些大臣恐怕都对西域诸国破口大骂起来了。

蛮夷就是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就在许多大臣在心中对西域诸国口诛笔伐之际,一道急报被送至了朝阳殿内。

“禀报陛下,西域诸国的叛逆,已经被刘将军平定。

东吴的两位使者,也顺利被刘将军的部下找到,他们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无性命之忧。”

听到这一则消息时,糜旸眉毛微微耸动。

刘封顺利平定西域诸国的叛乱,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可张温与周鲂二人,能在刘封到来前,顺利逃开西域诸卫士的捕杀,这倒有些出乎了糜旸的意料之外。

糜旸不禁对张温与周鲂二人藏匿在何处,感到有些好奇起来。

而诸葛亮在得知西域诸国的叛乱被顺利平定后,他第一个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天佑大汉,天佑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诸葛亮随即话锋一转,对着刘禅进言道:

“叛乱虽然已经平定,然正所谓有罪者不惩,难以令天下人心服,更会暗中助长不臣之心。

臣请陛下明鉴。”

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便不再继续进言。

刘禅听诸葛亮的话,正听得好好的呢,他还想着诸葛亮直接帮他拿主意就好了,没想到诸葛亮话就说了一半,这可让刘禅感到有些难受了。

明鉴?

该怎么鉴呀!

刘禅立即将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旸。

刘禅的想法很简单,他倒不是说完全对这事没看法,可刘禅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没糜旸的好,既然如此,为何不让糜旸直接拿主意呢?

见到刘禅的目光望来,糜旸思索一番后,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谋逆者,族诛,一国作乱者,灭国。”

糜旸的话很是言简意赅。

而他口中的《章武律》,原本乃是诸葛亮治蜀时用的《蜀科》。

在收复长安后,诸葛亮便将《蜀科》更名为《章武律》,以作为今汉的官方法律施行。

以刘备的年号为新汉律命名,亦有让后世人牢记刘备功德的用意。

见糜旸搬出《章武律》,不止刘禅,许多大臣的心中也都有了倾向。

只是还是有一些传统的汉臣,对这一点抱着一些疑虑。

“据说今晚的叛乱,西域数十国都参与其中,若真要按《章武律》惩治的话,那岂不是要令西域数十国尽皆国灭?”

“依祖制,大汉对西域诸国,当以安抚为主。”

面对这一句疑虑,糜旸脸露果决,毫不犹豫地说道:“安抚?”

“难道本朝对西域诸国的安抚还不够吗?”

“可惜本朝的安抚,换来的却是西域诸国的狼子野心。

况且国法如此,总不能因为西域诸国数量多,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吧。

若如此的话,本朝来日何以治天下?”

“至于祖制。

孝武帝时,大汉与西域诸国,尚以平等外交为来往根本。

至孝宣帝时,西域诸国就已然成为我朝的藩属。

难道这能说孝宣帝违背了祖制吗?

大一统,才是我汉家百世不易的祖制!”

糜旸的这番可不是瞎说,在孝武帝初次得知有西域诸国的存在时,西域诸国与大汉之间,一开始时明面上还真是平等的地位。

只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加上孝武帝的有心安排,西域诸国的地位在不断降低。

及至孝宣帝时,他仰仗大汉强大的国力,才一举将西域诸国变成大汉的藩属国。

从这段历史可以隐约看出,早在孝武帝时,他就有心将西域彻底纳为大汉的疆域之一,这也才符合那位雄才伟略帝王的大一统思想。

而虽说孝宣帝通过设立西域都护一职,将西域变为大汉的疆域之一,但这还不够,毕竟西域诸国还实际上拥有着独立的行政权与军事权。

这明显与汉朝代代英主,心心念念的大一统思想不相符。

或许按照孝宣帝的想法,他这一代先通过设立西域都护的方式,来将西域初步纳入大汉的疆域之中。

而他的后世之君,可以效仿他继承孝武帝的遗志一般,通过代代努力完成“化域为州”的壮举。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后继之君是元成哀这三位“大神”......

也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