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3章 求个恩典(第二更)(2/3)

作者:雁九
:“十三哥也忙啊,汗阿玛不点旁人,点你跟着去巡永定河,这年前都去了一次,年后怎么还有你?”

十三阿哥好脾气道:“就是因为我年前去过,汗阿玛才没有换人,估摸我明年应该是去工部或户部学差事……”

工部细碎的差事比较多,户部是每年从年初到年底都比较忙。

这两部都是跟河工有干系的。

十四阿哥这才舒服些,算着自己在上书房的日子,还有整三年。

“哎,真是够够的……”

十四阿哥看了眼旁边的屋子,又欢喜起来:“哈哈,跟弘昱他们一比,就好了,熬一熬就过去了,他们还有十来年……”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收拾出来的乾西二所。

等到二月里平悼郡王出殡,讷尔苏就要入宫了。

平悼郡王,就是讷尔福,皇上给赐了谥号。

“到时候是跟着阿克墩读书,还是跟着咱们?”

十四阿哥猜不准了。

十三阿哥看了眼另一侧的屋子,没有说话。

他觉得应该会跟着他们,正好明年他退出上书房后给十四阿哥作伴。

阿克墩……

这个皇长孙今年彻底老实了,跟去年的志得意满不同……

*

乾清宫,西暖阁。

除了康熙,马齐也在。

之前康熙召了他来,就是提及盛京的人参官司。

不宜细究。

因为去年他才禁止宗室入山采人参。

可是,因不是年初下的旨,已经有王公府里的管事下人带了人在山中。

界限不好分明。

可是也不能轻轻放过,还是要按例严惩。

只是过去查案的学士糊涂,十八岁的少年怎么能为首犯?

不可仓促结案,还要追责真正的为首之人。

另盛京内务府佐领三官保年老糊涂衰迈,免其失察之责,著解退。

如今空出来的盛京佐领,康熙吩咐马齐从内务府郎中择老成人选派。

马齐听着,心里惊诧。

实没有想到“人参案”会牵连到三官保头上。

要知道三官保这个佐领,不是寻常的佐领,全称叫“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非心腹不能任。

上一任的盛京佐领不是旁人,是三官保之父安塔木。

安塔木是顺治初年到康熙初年的佐领,父死子继,父子先后任职五十多年。

这个缺,已经成了世官。

按照内务府用人的传统,即便三官保年老解职,也当从三官保的儿子中择一人继任。

皇上却点名换人……

康熙没有多言的意思。

马齐应了差事,正想着退下,康熙已经叫人传了十二阿哥进来。

十二阿哥双手拿了卷轴,躬身,正想着如何说。

康熙道:“是送行宫图纸么?呈上来……”

十二阿哥正要上前,梁九功已经近前。

十二阿哥就双手奉了。

梁九功接了过去,递到御前。

康熙直接打开了,看了几眼,平铺到旁边的炕几上,招呼马齐道:“过来瞧瞧,朕的汤泉行宫……”

马齐奉命上前,站在几桌旁。

康熙指了炕边道:“坐下看……”

马齐就挨着炕边坐了,不坐不行。

总不能让皇上抬头跟他说话。

内务府营造司都开始调派人手,马齐这个内务府总管当然也晓得行宫事。

只是他之前以为是修缮。

看了眼前的图纸才发现跟新建也不差什么了。

康熙带了无奈道:“都是九阿哥,一时不盯着,就开始折腾,还拐了其他阿哥跟着胡闹,非要孝敬给朕一个行宫!”

马齐也是为人父,听出了康熙话中的得意,道:“皇子们孝顺,主子有福气,不像奴才,儿子都不成才……”

康熙看了马齐一眼,想起一件事。

马齐几个成丁的儿子,一个被自己指给了太子,在毓庆宫行走;还有两个在九阿哥府上与八阿哥府上做三等侍卫。

“你们兄弟都有国子监的名额,要是还有其他成丁的儿子,不好补旗缺,就送去国子监,回头六部当差,别耽搁了前程。”

康熙道。

君臣年岁相仿,做了三十年君臣。

况且马齐之父还是康熙朝前期的名臣米思翰。

因此康熙跟他说话,就像是拉家常似的。

马齐常在御前的,也不像其他大臣那样拘谨,道:“正要跟主子求个恩典……”

康熙有些意外,带了好奇道:“什么恩典?”

之前马齐几个儿子没缺的时候都没求恩典,现在大的几个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开始求恩典了?

康熙还真有些猜不到。

马齐躬身道:“奴才幼弟李荣保二十七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