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远离长安,到杨氏的裙摆罩不到的地方,成了他的下属。
官大一级,他不能表现得失了官长的威严。
走到堂上,杜有邻、薛白正要行礼,令狐滔已先向杜有邻笑道:“使不得,杜公若要交接公文,该到东都太府署去;若是来看我,万不可见外。”
一句话,他态度让人如沐春风,杜有邻反倒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久居馆职的虚官,能力比地方大吏差得远了。
‘令狐少尹太客气了,我初至东都,公事生疏,见笑了。“
杜有邻一不小心承认了“公事生疏”,官场上难免要被人捉看不放,往后事务上有差池,旁人便要借此推到他身上。
令狐滔瞬间便看得明白,知这是个好拿捏的,遂招过一名吏员。全本小说 ??????????.????
带杜公到太府署交接公文,办完了,我正好设宴接风。“
“喏。”
“既要来,你们也不早遣人来告知一声。”令狐滔略带责备之意,笑道:“来得突然,可没有好宴。“
杜有邻连忙客气道谢,很快被带去太府署。
薛白却听得出令狐滔的言下之意,应道:“少尹莫怪,我只是偃师尉,不敢劳少尹设宴。”
他是正常赴任,没有提前告知的必要。
令狐滔犹在看看杜有邻的背影,心中思量.....光从薛白赴任偃师判断他是否奉圣谕查王彦暹之死,不好说,但若再加上杜有邻出任水陆转运副使,就很像是来查王了。
任命虽是右相下发的,但右相若非得到圣人的暗示,又岂会如此?
“年少有为啊。”
此时,令狐滔才打量了薛白,称赞了一句之后,以官长的亲切态度问道:“你从长安而来,可得了圣人、右相的叮嘱。”
“圣人、右相都叮嘱我,为地方官,务必以百姓为重。”
这像是一句废话,隐隐又像暗示着薛白奉了圣谕令狐滔问道:“路过陕州,可曾见过窦太守?“
“不曾。”薛白道,“倒是在潼关驿,巧遇了苗公,他由魏郡太守调回吏部。”
令狐滔点了点头,意外地发现薛白在官场上很老道,听了苗晋卿挑唆,当即避过陕州,颇有心计。
全本小说 ????520.????
不论薛白是否奉了圣谕而来,可见其不好拿捏,但至少不冲动没有见人就咬。
一时试探不出更多,令狐滔换上公事公办的态度,翻出几份文书,一份份递了过去。
你上任偃师,有几桩事老夫得交代你,首先是天子期冀。开元年间,圣人亲择县令一百六十三人赴宴,赋诗赠虞城令,从此,天下为县官者皆以此为诫,称‘新诫”,也称‘令长新诫”。”
薛白接过那“新诫”,目光看去,上面是一首诗。
我求令长,保刘下人。人之不安,必有所因..….
诗很长,殷殷期盼,淳淳嘱托,说的是圣人要求地方官关心下民。
若侵夺财物、税役不均,会致使百姓离散。县官们当改革陋习破除旧俗,维新施政,教化富民,惠济贫民,事必躬亲,勤谨劝农,
令狐滔瞩咐道:“之所以宰相起于州县,官员入仕,当先心系于下民,此太宗皇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也,你为官一任,不可让百姓流离失所,不可让圣人失望。”
“少尹这番话,我一定谨记于心。”
“好,该有这般志气。“
令狐滔赞许不已,又道:“坐,老夫与你说说偃师县。“
“谢少尹。”
“偃师就在洛阳城以东,与洛阳县相邻,偃师县衙距此不过六七十里,且有洛水连接,你明日乘船东向,顺流而下,很快便能到。“
薛白应道:”正好见识一下繁忙的洛阳漕运。”
此地为大运河的中心啊。”令狐滔也以此为荣,拍膝感慨,
通1度土心方集天下之贡赋打了一个小岔之后,他继续说起偃师。
河南府都畿二十县,共有十九万户,人口一百一十八万,比京兆府还要多。偃师是畿县,将近一万户、六万人口,如何养活这些人?不是易事。这份是偃师县岁赋以及逃户名单,你身为县尉,到任之后,务必协助令长将税收齐,否则到了考课时,莫怪老夫无情。“
偃师西接洛阳,东临巩县,南连猴氏,而北边是黄河,洛水、
伊水在偃师境内交汇。南来北往的漕船、商旅、行人,皆从偃师过境,盗贼、小偷、逃犯不绝,如何庇佑乡邻,惩治不良,此亦县尉之责.
5n
洛阳城南,道德坊。
临看洛水有一间客栈,楼中的粉墙上有苍劲的书法写了一幅字。
洛神居水岸,牡丹娇艳飘千里,香溢东都;酒仙卧竹林,杜康甘醇传万户,名满中州。”
从楼上屋子推窗看去,风景绝佳。
洛水非常宽阔,甚至不输黄河有些河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