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二十八章 完全不给面子(2/3)

作者:墨色江南
王大人的身上。

“王大人,自己在参加科举之时,也算是有些实力之人,为何会突然之间对这些学子如此的严苛。”

科举制中的很多小问题,朱瀚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把这个机会交给他去办。

不但是能够让朱瀚给朱标保驾护航,更重要的也是,让朱瀚在这次科举舞弊案结束之后,能够帮自己解决清楚。

微服私访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拜托过朱瀚。

无论如何都要帮自己把朝中的事情安排妥当,朱瀚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就绝不会放任不管。

王大人连忙摇了摇头,他在朱瀚的面前恭恭敬敬。

“王爷实在是多虑了,只不过这次科举重新的开始考试,会让不少的人看准这一点。”

“因此在科举之中,才能够让他们拔得头筹。王爷所留下的这两个人身份不明,就让他们参与考试,日后恐怕会有问题出现。”

王大人的提醒也确实有几分道理。

朱瀚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认真地看着王大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撕破脸。

“应天府中谁人不知,太子殿下日后必定是继任大统之人,若王大人有其他的心思,本王劝你尽快的收起来。”

“若被陛下知道,那可没有人能够保得了你今日之事,本王就当是什么都没看到。”

朱瀚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王大人只觉得自己头皮发麻。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瀚居然会知道自己与朱棣两人的关系。

这下他实在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王爷教训的是。”

王大人恭恭敬敬不敢多言。

朱瀚眼神披靡的看了他一眼,转身便离开去往书房。

王安和葛荣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他们两人对这次的考题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下笔如有神,对考题之中的每个问题,都能够精心地作出解答。

考题结束之后,两人便迅速的出了贡院,没料到,被朱瀚挡住了去路。

“我们两个这次交卷的时间倒是挺快,倒不如留下来与本王来商议,这次科举考题的见解如何。”

朱瀚盛情邀约,葛荣和王安两人必定义不容辞。

两人并跟着朱瀚回到书房,坐在椅子上,王安便和朱瀚分析,这次考题之中的民生问题。

不但在士农工商之中,想要把商人的地位逐渐的提升,也要让百姓能够过上最为安稳的日子。

这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必定是最为简单的,但在朝堂之上想要将这些给解决好,并不是那么容易。

对于科举学子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应当学习的一些内容,若是连考题之中的这些具有深意的问题都深挖不出。

那这么多年的书,可真是白读了。

“士农工商地位的悬殊,让不少的商人在应天府都抬不起头,他们即便是再怎么赚钱,恐怕在朝堂之上都没有办法站住脚。”

“从事之人和从商之人,都是我们大明的子民,何必要用这种三六九等的尊卑,去限制他们日后做生意的脚步。”

王安对这次的考题有着自己的见解,他的这一番话让朱瀚大为震惊。

他眼神意犹未尽地,看着王安对他刮目相看。

他突然有点期待,这次王安的考卷将会有多么的惊艳。

自己所救下来的这些学子,可真是让朱瀚对他们日后能够在科举之中,毅然决然的选择。

从仕之路确实非同凡响。

葛荣倒是有不同的见解,科举考试之中万变不离其宗。

“自上次钱尚书在科举舞弊案中,已经让不少的学子把考题泄露了出去。”

“这才有了这次新的考题,但唯一不变的便是我们大明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朱瀚听着立马点头。

这可是他与朱元璋两人这么多年以来最重要的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办法能够得到解决。

科举考题确实,抒发的这一个中心。

“在我看来,江山社稷与百姓都是紧密相连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之人只有共团结,才能够让大明发扬光大。”

朱瀚听着葛荣和王安两个人的话,心里大为震撼。

他开心的目视前方。

这两人若是入朝为官的话,那必定能够成为朱标最得力的助手。

“你们所说的确实没错,不过就算是到了任何时刻,只要是科举之中能够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