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说漏嘴?豁出去了!
“小历,你是不是对炮兵没有兴趣?或者说是,你对炮兵有偏见?”
老实说,这一点儿其实张作霖还没有想到过,而是张松提醒他来着。追小说哪里快去眼快要知道,在郑海他们还没有来奉天的时候,刚刚潇洒了两天的杜历,再次成为了大帅府的常客。也就是在这几天当中,杜历和张松等一班子参谋合作,敲定了新一军的框架。
当然了,过程肯定不会完全美好。至少,其他的参谋对杜历得有一个认同的过程。而且,当初张松抱有他们类似想法的时候,碍于张作霖的面子,并没有太过刁难,所以杜历只要说出他的想法就可以了。是好是坏,一目了然。
但是,这些个参谋可就难应付了,本来对张松带着他进来,就让他们有些不爽了。毕竟,他们也收到过风声,这次让他们来究竟是干什么。所以,这讨论的过程对于杜历来说也就痛苦无比了。
要知道,在后世杜历最多只能算一个伪军迷,和这些真刀真枪,甚至还上过军事学校的参谋们比起来,说他是军事小白也绝不为过。所以,杜历每提出一个想法,他们第一时间所想到的,绝对不是如何去完善杜历提出的这个想法,如何让他能够顺利的实施出来,而是千方百计的挑错儿,要让杜历给出一个解释。
而这,就让杜历抓瞎了。其实,如果他们仅仅是挑错儿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如果把其中的错误全都挑出来了,然后加以改正,最后也就同样能够达到目的了。但是,他们本来就没有抱着成事儿的想法。
要知道,他们本来就看杜历不爽了,而杜历提出的那些观点有很多在他们看来非常小白的错误。所以,在他们看来杜历也就是一个花架子,根本就没有听他的必要。所以,也就完全的推翻了杜历的那些个提法,然后他们自己在捣鼓出一些个他们认为正确,但是在杜历看来依然没什么新意的东西。
而不知道是为什么,张松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给杜历以任何支持,反而是颇有些悠闲的在一边做着类似于看戏的举动。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也就才能够现杜历争辩不过然后急眼的表现,这才让他前些日子颇有些郁闷的心情好受了一点儿。
最后,杜历觉得实在是没招儿了,干脆耍起了赖皮。要么,就别请自己过去,你们自己捣鼓。要么,就安安心心的给自己的想法做补充,予以完善让他变得符合现在的局势。杜历使出这一招儿了,张松也不好说什么,把那些参谋捣鼓了一天半的东西交给了张作霖。
显然,缺少了杜历这个灵感源,他们捣鼓出来的东西也就和其他部队没什么两样,无非是中规中矩的。这当然不能让张作霖满意了,原本还以为是杜历不擅长这个,在听到张松的解释之后,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一种古怪的笑意。
老实说,他也期望他的那些个参谋能够争气,能够在没有杜历参与的情况下,做出一个能够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是很显然的是,他的参谋依然是老生常谈。如果,没有杜历的出现,这份计划,他看了也不会有不满的想法。但是,杜历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面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让他对原本中规中矩的东西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了。
所以,最后还得是把杜历请了回去。这一次,同样的提议,同样遭到那些个参谋的批判。但是由于张松,或者说是张作霖的力挺,这些参谋也唯有把他们一一列举出来的谬误之处加以修改,然后才做出了一个计划。
到最后,虽然他们非常的不甘愿,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份计划能够行得通的话,新一军的战斗力肯定要比他们先前那种安排要提高不少。这样的话,即便是还有人对杜历有些小不爽,但是杜历提出一个想法,他们绝不会再挑出错误,然后否定了事,而是想着如何让杜历的这个想法得以实现。
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注意到了,却没有当着杜历的面提出来,而是悄悄的给张松说了。而张松,最后一选了一个时机告诉了张作霖,这才有现在张作霖的询问。
“炮兵,自从它诞生以来,几乎就已经奠定了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但是,您想过没有,炮兵最大的威力还是在他集群使用的时候。如果,一两门跑,甚至十来门炮摆在那里,根本就起不了太多的作用。显然,您不可能为了新一军,就把东北所有的大炮集中到新一军来吧?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新一军的对手,只能是日本人。所有,即便是把东北所有的大炮都集中到新一军来,和日本人的重炮群比起来,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要知道,炮兵的训练比步兵要严苛得多,同时花费的金钱以及时间,也都要庞大的得多。而显然,我并不觉得,在日本人到来之前,能够训练出一批有着真正战斗力的炮兵部队出来。而且,我觉得一个政府和人的精力一样,都是有限的。而我们有限的资源,得花费在合适的地方。”
杜历说着这种话的时候,言语间充满了苦涩。炮兵,在导弹没有出现之前,最具威慑力的兵种。但是,杜历却不得不选择无视,而这种无视,真到了和日本人对决的时候,东北军肯定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