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7(2/4)

作者:明月珰
,她伸出可爱的手指头在离洛北草原最近的柳叶关点了点,柳叶关头后就是金国尔汗的大本营了,一旦游牧民族入了草原,化作流星,哪怕是智勇天授的祈王殿下恐怕都未必能捉到金国尔汗了。

“哦,怎么说?”楚懋转头看着阿雾。

“殿下说过这一回是最后一次放他了,他被殿下捉了八次,他不可能没有心魔,殿下在他心里估计已经是无坚不摧了,所以我猜想他再不敢拿自己做赌注,再游荡在殿下附近,金国尔汗一入柳叶关,那就能鱼归大海。可是即使这样,那明他自大、自狂,而且不肯服输,所以我猜想他既要随时准备出柳叶关,可又不会真的遁回草原。”

楚懋点了点柳叶关,“那好,我们就去柳叶关看看我的阿雾说得对不对。”

“可是殿下真有把握这次捉到金国尔汗之后,他就能臣服?”阿雾问道。

“没有。”楚懋简短地回答道。

“那殿下为何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他,杀了他不是更好吗?”阿雾不解,在洛北待了这么久的日子,阿雾的耳朵听金国尔汗的名字都听起茧子了,听他如何弑父登位,听他如何统一洛北草原,听他如何骁勇善战,阿雾觉得这样的枭雄必斩之而后快,否则便会养痈遗患。

“哦,怎么说?”楚懋仿似有点儿兴趣。

阿雾迟疑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倒不是为了卖弄,而是怕楚懋那喜欢逗弄人的性子会让他虑事有偏,“如今大夏人强马壮,主明臣强,金国尔汗今日臣服,可万一几十年后大夏势弱,那时鞑靼统一势成,岂不是遗祸将来。”

楚懋以眼神鼓励阿雾继续往下说。

“我以为斩杀金国尔汗后,分化洛北草原各族势力,或许边境的百姓还能有几年平静的日子。”纵观史册,中原王朝用这个法子抑制北蛮的确起到了效果,而且屡试屡验。

阿雾感到自己的头又被楚懋摸了摸,就像长辈安抚犯错的小辈一般。

“咱们大夏朝几乎每五年就要对洛北用一次兵,最长的太平日子也不过十年,江南钱粮尽付军饷,国空虚,户部日日叫穷,拆西墙补东墙,亏得这两年风调雨顺,急情不显,才得以苟安,万一出现大灾,恐怕国器危矣。”

楚懋将阿雾抱到膝上坐下,“几百年来北虏南侵就是历朝历代都最头疼的问题,亡国多由内讧外侮,我一直在想,咱们是不是一开始对待他们的态度就错了。”

“错了?”阿雾不解,迷惑地望着楚懋。

“是。他们屡侵屡犯,咱们屡抗屡打,死伤无数,无休无止的战争,赢了所得也不过几年的苟安,我一直在思考,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阿雾看着楚懋,心里觉得祈王殿下这是异想天开。

“记得北魏吗,北魏南下、夏侯称帝,终起一朝,未有北患,而魏太祖崇汉尊德,实已汉化,起居坐卧俱为中原习俗。”

阿雾抢白道:“难道殿下的意思是要让北虏再次南下统治中原就四海平静了?”

楚懋笑道:“你急什么。北虏统治中原怎么了,谁坐江山不是坐,何况认真说起来,咱们大夏开国太祖的身上不是也有北胡的血统吗?我以为不必分中原、北胡,天下皆为一家,那便再无外侮。”

“那倒是,都成了内讧了,殿下说得容易,迄今为止有谁能一同中原、北胡的,北虏骁勇善战,你追他散,你退他聚,便是一时得胜,中原百姓谁又肯移居北胡,胜而不占,待彼恢复,又是旧日局面。”

“说得不错,不过你这样说是依然视彼为胡虏,而我之谓一家,乃是视彼为汉人一般的兄弟姊妹。”

“他们怎么同咱们汉人一般,他们茹毛饮血,根本就是野蛮未化。”阿雾辩道。

楚懋在阿雾迷茫的眼神里继续道:“有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们游牧放猎那是生活习惯,就好比你喜欢甜食,而我不喜欢一般,本质并无区别,茹毛饮血又如何,都是上天的子民。”

阿雾不语,可脸上依然是不赞同的神色。

“你既然说他们野蛮未化,可史上但凡有外族侵入中原,不论长短,最终都尊汉制,可见他们也是一心向汉的,只是咱们中原顽固守旧,视彼为异,他们求而不得,便只能抢。你当去边境走走,那里的汉人、胡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互市互利,汉胡杂居,且偷偷通婚,所生子女多向汉化,你想想若咱们全面放开边境,视他们做西北人,东三省诸人一般,允许胡汉通婚,百年后又何来胡虏之说,又何来边境之患?”

阿雾眨巴眨巴眼睛,不得不承认祈王殿下的想法很新颖,且并非没有道理。

“可是此行万难,试问有多少人能有殿下这样的胸襟,又谁能有这等气魄敢开边境?”

“阿雾,可是咱们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能行到哪一步。我毕生的心愿便是能永定边塞,不再让大夏黎明受北乱之苦。”

阿雾看着楚懋的眼睛,能读出里头的坚定和激情,她有些感动,为楚懋的志向,并想不顾一切地同他站在一起,“虽然我现在还无法确定殿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