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前来挑战的廖师傅(1/2)

作者:老王大爷
韩枫站起身来,叶问又正色道:“刚才小枫你提到赞先生、华公,看来也是对我咏春门下颇有了解,我就再给你好好说说咱们咏春拳的历史!”

“我们咏春拳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少林寺的五枚师太,后由师太的弟子严咏春所完善,根据她的名字命名为咏春拳。之后严咏春祖师传艺给自己的丈夫梁傅仇,后来到了嘉庆末年梁傅仇和好友黄华宝、梁桂兰、梁二娣互相交换武艺,以咏春拳换了六点半棍法,他们长期在一起习练武艺,将六点半棍法融入到了咏春拳之中。再之后黄华宝六十岁后在佛山遇到师祖梁赞,便将这一身咏春拳功夫传授给他,再之后你都知道了,赞先生一生收徒不多,真正得到传承就只有我师傅华公和我师叔梁壁了。我七岁拜师跟着师傅学武,十三岁时师傅去世,我跟着大师兄吴仲素继续习练。十六岁时我到香港圣士提反学校念书,在香港我遇到了师叔梁壁,他是我师公赞先生的次子,我又跟着梁师叔习武四年多。我师傅华公是三十九岁时才入师公赞先生门下习武,练武的时间不长,所以他在刀法和棍法上造诣并不算深厚。我在梁师叔那里学到了他多年以来精心改良过的咏春拳,还有就是本门的八斩刀刀法和六点半棍法,算是弥补了当年没有精研咏春刀法和棍法的遗憾!”叶问边喝茶便徐徐道来,“小枫你今年多少岁了?”

韩枫道:“我十六岁了!”……嗯,这可不是在故意装嫩卖萌啊!

叶问很是满意,道:“你这年纪学武正好,要不然就要晚了。其实学武功太小的时候学并不好,我小时候在华公门下学武时,十二岁之前其实也就是练练基本功,强健身体而已。在我看来至少也要十二三岁之后方可练武,当然太晚也不行,要是超过了十八岁已经成年,骨骼成型,那就不成了!”

叶问说不成指的当然不是练不成功夫,而是说成就有限的意思。

武痴林看了看韩枫,露出羡慕的表情:“我就说问哥你为什么不肯收我为徒呢,原来是因为我已经二十多岁了,练不成了!”

叶问笑道:“武痴林,以前我不收你当然不是这个原因了。你也知道……唉……不说了,小枫刚才说的很对,以前我就是太懒怕麻烦才不肯收徒弟!”说完想了想又对武痴林道:“你想跟我学也可以,我们是好朋友,就不要叫我师傅了,你还是叫我问哥吧!明天你就跟小枫一起来吧!”

武痴林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问哥,太好了!”

(:查了资料后发现咏春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标准答案,作者这样写也算没什么毛病,读者就请别较真了好吗?)

自从拜了叶问为师,韩枫还是继续在沈记码头干活,不过每天下了工都会到叶问家里习武,武痴林也隔三差五的过来,他毕竟有酒楼的生意要打理,没有韩枫这么多空闲时间,不过武痴林练功很是刻苦。韩枫和武痴林两人在叶问门下一起练武。武痴林经常给韩枫带来一些好吃的,韩枫也常常给武痴林讲些现代笑话,还教他唱流行歌曲。不过武痴林显然没什么音乐细胞,要是去参加华夏好声音之类估计第一轮海选的时候就会被无情淘汰。慢慢的,韩枫和武痴林关系越来越好,成了真正的铁哥们儿。虽说叶问不让武痴林叫自己师傅,不过韩枫却早已把武痴林当成自己的师兄弟了。

叶问家境殷实,他见韩枫每天做搬运工很是辛苦,也知道练武之人打熬气力,营养要跟得上才行,于是经常让韩枫在自己家里吃饭,还吩咐厨房多做一些牛肉、鸡肉等肉食给韩枫增加营养。

在叶问如同父亲一般的关怀和悉心教导下,韩枫这一年左右身体长得壮了许多,功夫也是突飞猛进,韩枫偷偷叫小灵给自己测试了一下,他的个人属性已经提升了很多:

“宿主姓名:韩枫

性别:男

生日:1991年3月17日

身高:180

体重:78

智商:127

体能:125(+23)

力量:38(+14)

敏捷:34(+16)

抗击打:39(+20)

技能:军队格斗术(3级)+1

咏春拳(3级)+3

综合格斗力:38(入门)”

叶问宗师后来在香港收徒授艺,总是能量才施教,而且因人而异,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往往别出心裁。甚至叶问还让李小龙教他恰恰舞的步法,想融入咏春拳的步法中。要是成功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样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了。叶问果然不愧是一代宗师,韩枫跟着叶问学了一年左右的功夫,格斗能力竟然已经超过了他曾经认为的“武林高手”黄东东,当然能有这样的成就也是韩枫自己肯下功夫日夜苦练的结果。

这一年叶问的大儿子叶准已经三岁多了(:叶问是1893年出生,而他大儿子叶准是1924年出生的,按照电影的进度此时应该已经差不多10岁左右了,算起来在那个年代,叶问31岁才有儿子已经算晚育了!小说主人公进入这部电影的时间是19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