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6章武惠妃寿宴之献酒(1/2)

作者:格鱼
令张守和众臣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紧接着,李隆基又当场下旨加封张守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他杂彩一千匹,金银器物若干,还封他二子为官,并下诏在瓜州立碑志记他的战功及朝廷的封赏。

张守有些兴奋地再次跪倒谢恩。可他的头还没有抬起来,便又听李隆基缓缓道,张守瓜洲大捷,就是献给朕献给惠妃最好的寿礼。各位爱卿,朕想,像张守这等能文能武的干臣,理当入中书门下为朕分忧了

张守陡然一震,身子又伏了下去。而满殿群臣皆大惊,张九龄霍然站起,躬身奏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李隆基微微有些阴沉的目光投射在张九龄身上,望着这个当今名士兼忠肝义胆的老臣,淡淡道,有何不可张守才堪大用,又有大功,入京听用理所应当。

陛下,张守虽有军功在身,但陛下已经封赏厚重,岂能再如此越级擢升边关将士连年累月抗击外敌,立下军功无数,倘若有军功者就要入阁拜相,此口一开,恐怕我大唐朝纲的根基就要动摇,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张九龄虽然年纪大,但声音洪亮朗朗不绝。

跟随他的起身,也不断有很多大臣纷纷起身奏秉反对,譬如刘幽求贺知章等,李隆基嘴角浮起一丝玩味地冷笑,放眼望去,见李林甫垂饮酒不语,目光一凝便收了回来,望向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寿王,你以为如何李隆基慢条斯理地淡淡道。

李瑁犹豫了一下,他虽然有心要争夺太子之位。但他其实对军国大事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也不太感兴趣。他犹豫了一下,见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居多数,便小声道,回父皇的话,既然诸位大人都认为不可越级擢升张守,那就是

李隆基皱了皱眉,沉声道。朕是问你的意见。

李瑁毫无思想准备,叫他如何能说得出口来,而且,此刻他正在试图拉拢这些大臣,又岂能公开跟他们唱对台戏,他支支吾吾地道,父皇,儿臣不敢妄谈国事

李隆基失望地扫了他一眼。摆了摆手,此事就此休提,张守,宴后你便回瓜洲去吧,待来日尔为朝廷立下大功,朕自会再召你入京。

张守出了一身冷汗。旁人都道皇帝要越级擢升他。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地。这哪里是皇帝地恩宠。这是在夺他地兵权啊想起那几个数年一次调动地节度使。又念及自己标下地实力其实已经不弱于一方节度使张守赶紧诚惶诚恐地连连叩。臣遵旨李隆基又瞥了李瑁一眼。旁观地玉真从这一瞥中看出了很多东西。她淡淡一笑。自顾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萧睿。你那菜根谭记中说地。毋因毋因什么来着李隆基顾盼生威。突然仰看向萧睿。高声喝道。

萧睿正在悠闲自得地看景致。见这大唐皇帝突然问起了自己。不由急急起身躬身道。回皇上地话。是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已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好一个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已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李隆基缓缓起身。拍了拍手。你们几个。都听清楚了。尤其是寿王。萧睿此语。朕宴后会亲笔题下。赐予尔等凡事要善思善行。切忌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朕希望皇儿们都能

遵旨父皇教诲。儿臣等铭记在心以庆王李琮为。李隆基地儿子们列队跪倒在他地面前。拜谢教诲。李隆基深深一声叹息。都起来吧对了。萧睿。朕听惠妃说。你已经酿出了古往今来前所未有之酒。朕很好奇。你且献上待朕与爱妃一品。

萧睿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前行了几步。躬身行礼。回皇上地话。这酒萧睿要当皇上和娘娘地面现酿。

哦李隆基一怔,继而奇道,现酿如此,你便酿来,片刻能成酒朕还是头一次听说。

无数好奇的眼神都在瞬间投射过来,萧睿在大唐权贵们灼热而居高临下的注视中,淡然转身,向站在大殿中一角早已等候多时的四个娇滴滴的女道士挥了挥手。四个女道士袅袅婷婷地抬着那个檀木食盒走到场中,而与此同时,玉真也伏在武惠妃耳边说了几句,武惠妃微微愕然,但还是点了点头,让宫女召进了随时等候传召的乐工。

当悠扬而清雅地宫廷交响乐响起回荡在大殿中的时候,众人已经屏住了呼吸,目光都集于殿中的萧睿以及萧睿脚下的那张精美绝伦的小巧案几上。

萧睿趺坐在案几后面,而那四个女道士则趺坐在案几两侧。

他动作轻盈地依次从旁边的食盒中取出一陶瓶酒,两个翠如凝脂的高脚玉盏,还有一个笔筒模样的木质小桶装器皿。微微笑了笑,左侧地一个女道士便伸出纤纤玉指,握住陶瓶,轻轻启开了瓶封,然后另一个女道士又取过笔筒模样的器皿,打开上面地盖子,凑了过去。

握住陶瓶的女道士盈盈起身,身姿后仰,一个舞蹈中常用的串花动作使出,一股子淡青色的浓浓酒液便倾泻而出。浓烈而清洌的酒香旋即弥漫在整个大殿中,尤其是距离不远的李隆基一家人,更是忍不住鼻孔深深了两下,暗道好香

一陶瓶酒全部倾入笔筒器皿。另一个女道士小心翼翼地将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