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5章黔东酒王之追杀(1/2)

作者:格鱼
远在爨区南宁州的萧睿给大唐皇帝李隆基着实出了一个难题。鲜于仲通走私军械贩卖铁器和私盐给爨人和南诏人,这等同是卖国的重罪诛杀其满门都不足惜。但李隆基面对萧睿的密报和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的奏折,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张九龄率领一众文臣一个劲地催促,这两日李隆基心里越来越恼火,越来越愤怒。朝会上,张九龄那清朗而执着的声音依然还回荡在他的耳际,李隆基面色阴沉的挥手斥退了御书房中的所有太监和宫女,只留下了那老奴才高力士。

皇上高力士端起一盏热茶,挽着袖子就递了过去,轻轻将茶盏放在御书房的案几上,然后挥着华丽的宫扇轻轻为李隆基扇起了温热的风。

李隆基烦躁地摆了摆手,力士,你说朕该怎么办鲜于仲通罪该万死,可朕却偏偏动不得他真是活活气煞朕了

高力士幽幽一叹,皇上,那鲜于仲通原本死不足惜,可是,鲜于仲通与庆王殿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杀了鲜于仲通,庆王殿下难免要受牵连,可是鲜于仲通犯下死罪,又怎能饶恕

李隆基狠狠地在案几上捶了一下,庆王好大的胆子,朕迟早

李隆基的话戛然而止,即便是面对这个忠心耿耿地老奴才。&g;

高力士心里暗暗一笑。心道,做皇帝当然是很辛苦地了,但世人都想做皇帝,不就是为了皇帝手握独一无二的大权吗不要说你这些儿子了,当初你不也是要绞尽脑汁的想坐上皇位吗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过,这话高力士也就是敢在心里嘀咕两句。&g;

你说的不错。朕也明白,不仅庆王。就算是寿王背后也有人在提供钱财支持,那益州的大商贾诸葛孔方不就是李瑁的人嘛哼。朕这几个孽子,别地本事没有,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本事不小李隆基冷笑一声,庆王虽是朕之亲子,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本想削去庆王的亲王爵位,降为郡王。但经寿王这一闹腾,朕倒是觉得,如果庆王倒了,寿王就会起来,就会野心更加膨胀,终归有一天要犯下重罪,就像那李瑛一般。

李隆基的面色渐渐阴沉下来,他摆了摆手,给章仇兼琼和萧睿各一道密旨,尽量淡化鲜于仲通走私的事情,然后

李隆基沉吟着,突然眼中寒光一闪,朕要杀他全家,谋杀钦差意图谋反这一个罪名就足够了传旨,鲜于仲通满门抄斩

高力士心头一颤,急急应是。但他马上便有些疑惑的道,皇上,那鲜于仲通家财巨万,是不是

鲜于家的家财全部充李隆基突然沉吟了一下,断然摆了摆手,朝廷岂能贪图这点钱财,就赏了萧睿吧咸宜跟了他,没有封地和封邑,这些算是朕给她地嫁妆。传旨给章仇兼琼,查封鲜于家所有家业交咸宜处置。

高力士面色一变,还想要说几句,但看见李隆基兴致不高便咽了回去,是,皇上。

力士,一会你分别去庆王府和寿王府,传朕地口谕。告诉这两个孽子,从今往后闭门思过一年,不得再干涉朝政,不得再私自与朝臣相交,否则,朕定不轻饶

一起很复杂牵连很广的重罪大案,就这样被李隆基地强权生生的压了下去,低调地处理,淡化了鲜于仲通走私卖国的罪名,而只给其安上了一个谋害钦差意图谋反地罪名。鲜于仲通满门抄斩的圣旨飞传向剑南道,而这个时候,鲜于仲通仍然优哉游哉地等候在剑南道节度使衙门地大牢里,等待着来自长安的赦免令。

萧睿说得对,作为一个从底层起来的地方臣子,鲜于仲通虽然政治智商不低,但他却并不知道,如果真要威胁到李隆基的皇权,就算是皇子,李隆基也照旧诛杀不误不会手软。鲜于仲通犯案,牵涉到庆王,但李隆基之所以不动庆王,却不是出于父子亲情,而是出于对另一个皇子寿王的防范。

他放过了庆王,却不意味着他会放过鲜于仲通。而鲜于仲通似乎也忘记了,皇帝要杀人其实是不需要理由的在皇帝的强权下,诛杀鲜于仲通照样也牵连不出亲王李琮,尽管朝臣都心知肚明。

直到此时,庆王李琮才算长出了一口气。鲜于仲通走私乃是出于他的授意,假如李隆基当真要认真核查起来,坐实了鲜于仲通走私的罪名,庆王府也难逃干系。虽然在李琮看来,这还不至于让父皇诛杀了自己,但削爵位是肯定的,如此一来,寿王李瑁便会趁机而起。

高力士从庆王府里出来,又去了寿王府,当他传完李隆基的口谕后,见两位皇子仍旧是一幅不开窍的样子,不由心里暗暗叹息:假如这两人还是死性不改,还是对皇位觊觎万分,他们将来的下场比李瑛也好不了多少。

作为大唐皇帝,对于李隆基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南诏吐蕃这些蛮夷外敌,不是争权夺利的朝廷大臣,而是他的儿子们。谁想要当皇帝,谁的皇帝最强烈,便就是他潜意识里最大的敌人。原本,他还立了一个太子李瑛作为挡箭牌,可自打李瑛谋反那一档子事出了之后,他连重立东宫太子的心思都绝了。

或许,这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才真正明白,李隆基绝没有立太子的想法,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他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