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6章九大节度使聚京师(1/2)

作者:格鱼
爆求月票,第一更

开元二十三年的第一场雪飘飘扬扬地纷飞在天地间。鹅毛般的大雪中,顶着凛冽的寒风,长安城外,数十个城门处的平野上,竟然聚集着一群群来自藩镇的牙兵。有满面烟尘显然来自西北地区的雄壮军汉,也有面容清秀冷厉裹着厚厚棉甲的江南士卒,陌刀闪闪,长枪纵横,马嘶人穆,给这白雪茫茫的诗情画意增添了不少不和谐的杀气。

这一群群的牙兵们牵着马,聚在一起,互不搭腔,各自动作非常麻利地铺设着营帐。看样子,是要准备在此驻扎一段时日了。城门中来来往往的商贾百姓心里暗暗嘀咕,又到岁末了,又到了各镇节度使进京觐见的日子了。

但是,也有不少细心的百姓现,今年,似乎节度使们来得似乎都比较早,大抵比往年早到了半个多月。

没有人敢去招惹这些军汉,他们都是一镇节度使的亲兵侍卫,个个都是疆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武艺高强性如烈火还有几分嚣张跋扈。不过,也难怪,节度使在地方藩镇,军政大权一把抓,那就是裸的土皇帝。他们手下的亲兵,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藩镇无人敢惹,多年养成性情自然嚣张。

范阳节度使裴宽,河东节琬,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河西节度使皇甫维明。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北庭节度使来曜,陇右节度使王锤,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岭南五府经略使范常在。九大节度使齐聚京师,他们匆匆忙忙地先后冒雪进了长安城,却并没有立即回到自己在长安城里的府邸。也没有进宫求见皇帝,就这样消失在茫茫雪色之中。

寿王府。

李瑁今儿个独自趺坐在小花厅里,喝着温热地五粮玉液,烤着火热的炭炉。好整以暇地等待着一些个重要的访客。今儿个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寿王府里的下人们都在心里琢磨着,各自忙碌在自己地岗位上。来来往往传递着美酒佳肴和果品。寿王殿下要设宴招待贵宾了。

殿下,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岭南五府经略使范常在河东节度使田仁琬三位大人到了。一个侍女站在厅口恭谨地小声道。

李瑁温和的脸上闪出一丝失望。低低道,只有他们三个

是。殿下。

你退下吧。传他们进来。李瑁沉吟了一会,摆了摆手。缓缓起身迎出厅去。心里却在想,王忠嗣皇甫维明王锤这三个狗东西竟然没有来。难道是投向了庆王那边脸上不由有了几分愠怒。王忠嗣三人本是李瑛的嫡系,后来,李瑛倒台,李瑁在第一时间向这三位无主地节度使出了热情的邀请,但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回应。他却不知,这三人一向看他不起,对他这个靠其母得宠起家的皇子,心里鄙夷地紧。

此刻的盛唐,在浮华的表象之后,其实已经初现了腐朽地征兆。

土地兼并风行,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失业,户口雕零,忍弃榆,转徙他土。均田制破坏,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大唐统治阶层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地工匠就达七百人,武惠妃一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王侯家里,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而黎民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朝廷税赋大大降低。唐初承隋末之乱,唐太宗励精图治,鼓励农桑,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赋简徭轻。这段时间里,经济逐步上升,户口逐年增加,社会经济地繁荣,带来了财政的充裕,岁收租钱二百余万贯,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石;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万余屯,布一千零三十五万端。可这些赋税数目到了开元末期,已经锐减为不足贞观后期地7成。而用于皇室和享乐方面的支出又大大增加,户部划拨下去地军费当然是逐年降低。

所以,大唐这九大节度使分成几个阵营依附着有实力的皇子。皇子需要节度使的加盟为其夺权增强砝码,而这些独霸一方的节度使则需要皇子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括兵练兵装备等等,这些都需要大笔大笔的钱粮,可是仅仅依靠户部划拨的那些军费,远远不够维持一镇军务的正常运转。万般无奈之下,各镇节度使就为了钱选择跟皇子合作。

而这,也正是寿王李瑁庆王李琮以及前太子李瑛,背后都有大唐大商贾的支持的原因。皇子也没有钱,他们的钱来自于商贾的捐赠。有了钱暗中支援各镇节度使,才得到他们的效忠。

目前的状况下,李瑁实力最强,因为他的背后是蜀中的大商贾诸葛家,同时还有几个资产丰厚的商贾世家归附。而庆王则就不成了,庆王最大的倚仗是剑南道的鲜于仲通,可鲜于仲通已经身死,他的全部产业身家财富都被皇帝赐给了李宜。

失去了鲜于仲通财力支持的庆王,如何跟我来争斗李,他预计前太子李瑛属下的那三个节度使甚至是李琮手下的那三个节度使,都有可能在今年这个时候投向自己。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今日来拜访的,仍旧是他的三个嫡系,多一个都没有。李瑁越想越气,狠狠地咬紧了牙关,面色阴沉下来,直到章仇兼琼三人穿过寿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