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卷撼天阙312章兵锋西指(1/2)

作者:格鱼
元26年5月初七,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大唐记忆的日

在龟兹城北望的天山山脉中,无数飞鸟和苍鹰从绿色茂密的高山峻岭间凄凉地群体而起飞,毫无阵型地穿越大山之巅和朝阳渲染的天空。

苍凉而悠远的鸟鸣声伴随着狼群出行的嚎叫,但瞬间,一切又归于沉寂。

从大山深处飞卷而出的凛冽寒风吹散了春天的暖意,掠过山林和空旷的漠塬,掠过数十座城郭之国,将龟兹城里袅袅而起的炊烟一丝丝扯散。而狭长的孔雀河继续滔滔奔流而下,绕过龟兹雄伟的城郭向西南方向而去。

一队骑兵列队奔驰,掀起滚滚烟尘,隆隆的马蹄声中间杂着刀剑盔甲的铿锵碰撞,如林的刀枪之中,隐现着无数张或年轻或沉默或果毅或兴奋的脸。骑兵队之后是脚步霍霍的步兵队,沉重划一的脚步和着同样节拍的铠甲哗哗震动声,如远山渐进的闷雷,在一望无垠的漠塬上滚滚而过。军队中沉默无声,林立的长枪寒光涌动,齐刷刷的陌刀中,间或闪现着一两个残缺的崩口。

烟尘扬起,脚步声咽。

红色的旗旌非常醒目,旗面上大书着红色的大字唐,间或还有几面大旗上,赫然写着一个斗大的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军列中有一个黑色的方阵杀气腾腾,军容更加齐整,那张扬在黑色方阵间的黑色大旗猎猎飘扬,安西铁卫军五个大字夺魂摄魄,让人有一种窒息感。

虽然春风和煦,但龟兹城外却肃杀凛然。

一阵洪亮地号角悠悠响起,龟兹城的大门轰然洞开,黑盔黑甲的萧睿手持宝剑,当先纵马而出,其后依次是哥舒翰李嗣业李光弼令狐冲羽封常清等将领。最后,还跟随出一个面色苍白的华服太监安西监军使边令诚。

边令诚本无意随军出征,但萧睿哪里肯将这个祸患留在龟兹。一句话就给边令诚套上了一顶推卸不得的大帽子:边公公乃是皇上钦命的监军使,怎么能不随军出征难道,边公公畏惧怯战不成如果如此,本王就上奏皇上,请皇上另选贤能。

而安西都护府长史巩贺则带着一众文官。安西都护府都之兵马副使正使是哥舒翰兼任欧阳彤则带着一众中高层武将。列队在道路两侧。送别萧睿地西征大军。

萧睿翻身下马。向巩贺和欧阳彤微微一拱手。萧某远征。西域与安西都护府政务事宜。就一切拜托巩大人和欧阳将军了。

巩贺和欧阳彤相视一眼。一起躬身施礼朗声道。请郡王放心。下官等一定恪尽职守

萧睿长出了一口气。巩贺此人稳重牢靠。西域管理交给他当可放心了。而有6万多唐军分驻西域各地。西域诸胡自然更加老实本分。

他翻身上马。手中地宝剑向西一指。朗声呼道。进军。小勃律

选择在春末夏初的季节远征小勃律,萧睿自然是想避开大雪山的冬季酷寒。最好,能在入冬之前结束小勃律战役,这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葱岭就是后世所谓地昆仑山系。而即便是春末夏初地季节,这葱岭之上,也倒是终年不化的冰川和雪峰,连绵不绝的高山峻岭间,猎猎山风密集如骤,一支三万人绵延数里的大军艰难行进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

萧睿眯缝着眼,站在一处高高地岩山上,望着身前身后或高或低的行军队伍,心中感慨万千。

大军过拨换城,入握瑟德,经疏勒,登葱岭后在这片鸟难飞度地高原上行进了月余。海拔极高的高山缺氧,士卒们无时不感到呼吸困难,每时每刻都仿佛要窒息晕厥过去。头疼欲裂,脚步虚浮,,萧睿现自己实在是低估了这次远征的困难。

在这片要命的雪峰高原上,他的三万人的强大军队未经战斗已减员了千余人,还有不少士卒因为高山反应而成为军队地负累,伤病员还在不断增加。行军度因而不断减慢,照这样下去,整支大军将在这片险恶的雪峰高原上被拖垮不可

好在大唐军纪极严,军卒们士气高涨,并没有因为行军地艰难而降低了征讨小勃律的信心。

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哥舒翰标下地传令兵们,每隔百余丈就有一个,他们手中的三角小旗猛然挥舞,慨然地口号声在烈烈山风中激荡不绝,在这大山高原之上久久回响。

行军统筹有哥舒翰,军队

李嗣业李光弼和令狐冲羽以及其他一些中层将领,以行军判官跟随在萧睿身侧。

突然,一声惨呼在山间激荡起来。萧睿陡然一震,微微闭上了眼睛,眼角滑落一颗滚圆的泪珠儿。

这样的惨叫声他不知道已经听到了多少声,每天都有伤病乏力或者体力不支的士卒滚落山间,死无全尸。

但片刻间,耳边又然传来一声惨呼,跟着是重重的砰的一声,一名疲惫不堪的士卒脚下一滑,一头栽落山崖,而连带着他手中牵着的马匹辎重也一起坠落下去,一人一马摔成了一团肉泥。

萧睿心里一颤,缓缓摆了摆手,刚要说什么,却被一侧紧紧跟随的封常清一句话给堵了回去,郡王,此地道路险峻,不宜就地扎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