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三战起源(1/2)

作者:来自腐圆的D
2032年7月13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始之日。

当全世界仍处于和平之时,当每个国家都沉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摇篮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席卷全球。

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之外,所有的地方都有高达一百五十米的巨大战争机器从地下破土而出,它们威力巨大,坚不可摧,抵挡住了世界强国们的联合进攻,它们的主体被一层巨大的防护盾包围着,无论什么炮弹都无法穿透。

正因如此,它们几乎把世界强国的军队击溃。

仅仅一个星期后,人们就观测到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巨大飞艇,它们陨石一般地飞向欧洲,运来数目众多的外星军队和武器装备,逐渐地与机器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

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遭到毁灭,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沦陷,范围越来越大,欧洲于2032年10月中旬失去了对外的一切联系。

欧洲的军队死伤惨重,濒临崩溃,剩下的残军纷纷逃往尚未沦陷的美国东部和中国东南部,他们曾经守卫的国家,他们的政府,都已经全部解体,剩下的数以亿计的平民,都已经乱得无法入目,难民遍布欧亚大陆,身处欧洲的人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遭遇。

10月末,世界主要国家代表举行大会,宣布组建强大的联合军队。

11月初,联军们发现敌军的阵营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团体——也就是人类,联军将他们统称为叛军。随着外星机器越来越少地出现,联军本以为能松一口气,但叛军们的实力之强大让他们震惊,每天都有人向外星军队屈服,每天都有人加入叛军,每天都有外星的先进武器运抵地球,他们或直接配发到叛军,或将联军的武器装备强行改装成“四不像”,事实证明,后者居多。

若是单纯的军事战争,联军的指挥官们并不太担心,但天上的卫星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干扰而失去作用,面积广大的电磁波干扰几乎深入到了中国东部的心脏地区,难民越来越多,食物供应越来越难,很多人疯狂地涌入安全区但结果是等不来食物被活活饿死,他们根本不知道就连军队也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境地。

当然,美国不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他们还剩下差不多一半的国土,足够容纳数亿人,但只剩下三分之一国土的中国,却要容纳整个亚洲差不多二十亿的的难民!

细数世界上剩余的,还拥有领土和军事实力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美国(东部一半),加拿大(剩下东南部的一点点地方),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中国(东南部),日本(全国),澳大利亚(全国),新西兰(全国)……

以及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国度,一个本应在1945年沉沦的帝国——德意志帝国。

早在2032年7月末,帝国就已经派了代表前往中美,意为派遣军队支援中美两国的战线,两国的总统在极度的震惊和怀疑之下,勉强同意了这个行动。随后,美国总统,中国总理和帝国元首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会面,由于帝国早已沟通澳大利亚使其作为一块垫脚石,帝国国防军已经入驻澳大利亚,中美总统有幸见识到了强大的德军,想到这支军队将拯救自己的国家,两国总统欣然同意了这个行动。

8月初,南极帝国开始运送军队前往中国和美国,三个月后的11月4日正式完成了军队的运送。

“德国远征军”开始协同中美军队,与叛军进行全线作战。

随着外星军队和叛军失去了进攻的尖峰,以及德国远征军的大力协助,各国的联军也逐渐稳住了战线,11月中旬,中国开始了战术反击阶段,一个月来,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最好的地方,也只是推进了五十公里左右。

虽然如此,联军还是见识到了德国远征军的强大战斗力。

帝国所研制的武器,对于联军来说,几乎达到完美,甚至可以跟叛军的外星武器平起平坐,这些武器最大的亮点就是延续了二战时期的特点,新的虎式坦克拥有极为突出的防御与火力,机动性稍稍比联军坦克差。而80吨的钢铁巨兽虎王坦克则是全面抛弃了机动性,最大公路时速只有38公里,但它那将近8米长的128毫米巨炮和20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让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钢铁堡垒”。

而帝国空军同样拥有优秀的战机,其中之一就是颇具梅塞施密特血统的610“黑蜻蜓”,其性能在高空环境下尤为突出,较小的转弯半径和出色的滚转率,再加上反应灵敏的引擎,足以使其成为优秀的战机。虽然其速度较低,但出色的灵活性完全弥补了这一劣势。而与610完全相反的,是701“激光”,机如其名,直线飞行的终端速度是叛军和联军战机远远不及的,最大时速达到9000公里(无人驾驶),限于人体机能的限制,有人驾驶时的最大时速也能达到2700公里,高速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较差的机动性,低速情况下飞机也不灵敏,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超过了大部分导弹的速度以及完全不担心敌机咬尾。

有了能同叛军平起平坐的武器,世界局势依然不乐观,毕竟叛军的武器也不是吃素的,而且先进的武器,也只在德军手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