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章 褪去迷裳思因果(1/2)

作者:底虚
仙道大劫,体系之灾,也不能尽数涂抹。

结果就是,真灵碎片已然是种被‘染色’的要素。

在这样宏大的背景板下,出现的现象就是今不如古。

后来拥有这些真灵碎片的、具备修真天赋的人,等于变向的玩一种dd杀戮之神巴尔所安排的子嗣杀戮夺碎片的游戏。

碎片聚集多的,就天赋高,更容易出头。

而越是聚集的多,就越接近最初的那个神人的思维意识。

仙道大能,个个才智出众,岁数也不会活到狗身上,自然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一旦真灵碎片过量,自己就会变得不再是自己,毕竟神人的思维烙印侵染实在是深入灵魂核心,辨别都做不到,更别说消抹。

也就是在此种前提下,有人提出了斩三尸的概念。

很显然,这同样是个极具颠覆性的概念,跟他所知道的传闻中的斩三尸根本不是一回事。

又或者说,传闻中的斩三尸,只是表,里的一面是把神人的思维烙印给斩出来。

当然,情况还远不止这些。

比如说魔道的万物归元,这个元一,本初,不是指混沌,而是指元灵。

魔道修行进度太快,自身灵魂不够强大,真灵碎片中的思维烙印就会西风压倒东风,一心向着碎片齐聚,重现元灵的状态迈进而不自知,又或知道了也没觉得接受不能。

而玄门正道,则是力求自我驾驭他我,不被改变,最终将神人的思维烙印磨掉。

他感叹,原来这才四玄门与魔道,正邪之分的由来。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肤浅的将之跟武侠江湖中的正邪说法挂钩,并且心里觉得l爆了。

仙道大能,都能毁天灭地了,打个架还需要举个道义的大旗,a骂b魔道妖人,b骂a正道伪君子,这是装纯给谁看呢?

原来是他误会了,是后来人以讹传讹,把经给念歪了。

所以说传闻不可不信,因空穴来风,必然又因,但也不可尽信,因人云亦云,天知道最终会走样成何种程度。

其实关于仙道、灵魂,他自己也有思考,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仙道之路,成就天人,是一种追求更高级生命形态的过程。

普通人眼中的长生不死,不过是其副产品。

他定下要走这条路。

那么,无论事实变幻,如何玄奇莫测,都不能改变一切皆以为这远大目标服务这一根本原则。

以此为核心,拓展出两个大方向。

一个是正常向的**修行。

另一个是以了结因果为代表的自我意识的圆融。

直白些说,**作为第一工具,需要按部就班的提升品次。

灵魂作为核心主体,需要念头通达,提升境界。

这个提升境界,一直以来是个很玄妙的概念。

没有答案。

他的远祖徐岺在《青主道德真解》中提到过一句,说终其一生都在解惑,不敢多言,以免误人道途。

而他觉得,自己作为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修真者,信息情报方面的条件可比徐岺当年好太多了,这也是他心气高,敢言古不如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修行最大难点,就是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相对好解释,它是物质的,看的见、摸得着,比较直观。

灵魂就不行了。

怎么才算灵魂境界的提升呢?

达到某些要求?

品行?道德?

什么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剖析这些概念,发现它们是文化、社会化的综合产物,是为适应环境服务的。

人类文明的特征,就是协力合作。

通过合作,达到适应环境、征服环境的目的。

优良的品质,有助于强化和约束个体,使之成为种群这一整体的合格乃至性能优良的部件。

善与恶、对与错、优与劣……这些个概念,就是在这样的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中诞生的。

由此可见,所谓的道德、优良品质,是对应群体、团队这样的概念而诞生的。

而修真,是一种追求个体强大的过程,普世的那套标准,就未必适合了。

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至少道德方面,意义有限。

那么品质呢?

他令自己变得宽容、变得豁达,变得沉稳、变得自律、变得坚韧……这是传说中通往成功所必备的基础品质。

与此同时,他一直坚持关于灵魂的修行,就是利用天地灵气,以某种方法进行淬炼,

结果他发现自己的灵魂,纯化了,活跃了,运转更自如。

他进行总结,发现,在冥想类的精神修炼的基础上,达成某些特质,有助于修炼进度。

这个发现主要是在无法世界十二年的灵魂修行中完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