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亲人抵达(2/4)

作者:都市小说
2、心理惰性。

比如去健身房60次的次卡1500元,年卡2000元,很多人会选择购买年卡,但其实算一下60次的次卡相当于你一年每周去1-2次,但事实上很多人一年平均下来做不到每周1-2次的频率。

之所以买更贵但用不到的东西,是因为心理惰性,不想去计算来了多少次,而喜欢享受有无限次可以来健身的权限。

喜欢拥有可选择的感觉,而非需要多少。

3、贪念。

多的总是更好,没贵多少却得到多好多的感觉。

消费者,如何避免对赌陷阱?

其实越理性的人,越明白自己需求,越容易选择自己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感觉自己要的。

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比如健身,计算每周去一次也就50次,可以先买个次卡,用完了可以再买呀。

其实,我们往往比自己想的更坚持不下去……

有多少人决定学英语,买好了单词本,然后就没翻过;决定要健身,买好了漂亮的健身服,然后去了一次就再没去过了;答应自己,坚持不到三天,就因为各种事情荒废了;决定每天要23点前睡,坚持不到一周,就开始继续熬夜。

在事情开始时的坚持态度并不能代表什么,先坚持一个月再制定计划,往往比一头热瞬间制定长久计划的转化率来的高。

当然,作为消费者而言,有一条法则高于一切商业原则,就是“我买的爽”。不需要计算性价比,不需要计算怎么购买,不需要理解思考,开心就好了。当然,这也是商家最喜欢的消费者了。

作为企业,如何运用好对赌法则?

衡量平均一个用户需要使用的数量,初期给一个远高于用户需要的赠送数量,试行一段时间后,如果用户平均量没有明显上涨,说明用户需要量基本是恒定的。

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全部免费,因为即使全部免费,实际使用量依然能维持恒定,但全部免费打破了用户的心理顾虑,购买转化率反而会上涨。

第一次听到对赌是在朋友的创业公司和投资人之间签的对赌协议,举例就是风投投资这家公司500万,如果你一年内用户量做到100万,那他的500万就占股份的10%,但如果一年内你的用户量做不到100万,那他的500万就占股份的80%。

其实一直比较反感对赌协议,因为对赌协议是一种短期的,把投资人和创业者放在对立面的一种合作方式,虽然也会有投资者说我这是消给他压力,我也消他能达到对赌条件,我更愿意占少的股份,只要这个项目有发展。

但这是以胁迫人,“不得不”的方式让人做事,而并非“我想要”,这会让创业者慢慢失去初心,并非因为热爱某件事而创造价值,而是因为避免股份被稀释而不得不前行。对比国外的风投和创业者的投资慕,对赌的短期效应更加明显和不合理。

除却风投上的对赌,其实生活中才是最多对赌的地方。

之前一个朋友去印本国和我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商业慕,和大家分享下:

印本国有的店面出租并非像我们按照交每个月租金的方式来出租,而是一次缴纳20年的租金。

一次**了20年租金所付的金额可以打6折,并且,20年以后租金将全部返还给你,相当于白让你租了20年的店铺。

对于租店面的店主而言会更把这个店面当作自己的所有物来用心经营。

而房东拿了这个20年的租金拿去做投资理财,只需要确笨年的收益回报率超过20年不变的租金即可,比如这笔钱投资一个项目每年有20%的回报率,几年后利滚利很快就纯赚,比租金本身的收益还高很多。

当时我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就在想,如果黄钻绿钻推出一个一次性购买20年黄钻,20年后可以全部退回,或者退回99%(避免一些法务问题),会不会大幅提升销售量呢?比如原本只有10%的人购买,变成了20%的人购买?

这笔费用再拿给战略部用于投资,按目前可见的投资回报率肯定远远大于增值部分带来的收益,而且不用占用已有资金。还能放一部分做一些毕性对冲型的投资,摊平风险≤体看来20年收益会比用户购买增值服务带来的利润更高。

大家管这种说法叫做金融。当然在不同国家应该会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在此不考虑此因素。

这些方式本质都算对赌,赌的是自己投资理财的收益回报率大于20年售卖该产品所获得的收益。

所有对赌,计算的都是概率。

现实中出现对赌协议最多的便是投资条款,那么什么是对赌协议呢?

1、对赌条款长啥样?

根据这些对赌要素,你也可以轻松写出一个对赌条款的框架,例如“投资人以增资方式进入,原股东承诺目标公司于某年底之前上市,若对赌目标未达成,则原股东要回购投资人股权。”

再把这个框架补充完整,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对赌条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重生之萝莉有毒 爱后余生 京都遗梦 我试图解决天命之女 四合院中的老六 兽世田园:种种田,修修仙 秀女嫁给坏王爷 重生九零神医福妻 隋行4G 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