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河西再战饶朝守城
邲地之战楚王称霸
话说大夫赤与荀林父大战二十几个回合未分胜负。大夫赤才知荀林父确实非常人可比,更是拼力战之。可是,又战几个回合之后,只见荀林父力量渐渐不支,大夫赤心中暗喜:“荀林父虽勇,但老矣。”因此更是用力拼杀。荀林父见此,便虚晃一枪,躲过大夫赤的大戟,驱战车败下阵来。
大夫赤见荀林父败走,岂能轻易放过,驱战车紧追。荀林父手下一偏将,放过荀林父拦阻大夫赤,稍作抵挡,便也败下阵来。大夫赤见晋军败退,便指挥秦军追杀。可是,待晋军退却十余里,绕过一个山头进入山谷,再追时,晋军已不见踪影。大夫赤见此不由得大吃一惊,知中了荀林父的诱敌之计,便立即传令退兵。可是,哪里还有退兵的机会,只见后军两侧各杀出一支晋军,切断了秦军的后路。而荀林父又率中军回头杀过来,将秦军包围在山谷之中。事到如今,大夫赤悔之晚矣,唯有拼死一战,杀出重围,方能有一线生路。可是,荀林父是何等人物,岂能让大夫赤轻易逃脱。晋军利用地势之利,兵士之众,将秦军围得水泄不通。任凭大夫赤如何英勇善战,始终杀不出重围,秦军将士死伤无数,大夫赤的战马亦被刺死,车不能行。大夫赤无奈,跳下战车与晋军步战,结果,被晋军的绳索套住双脚,不能动弹,束手被擒。秦军兵士见主将被擒,无力再战,便四散奔逃。晋军大获全胜。荀林父乘晋军得胜之势,率领大军,直杀至河西城下,欲夺取河西城,再西进。
而此时的饶朝,已经接到逃回来的秦军兵士的报告,知必有此败,早已做好河西城的防守,只等晋军到来。果然,不出二个时辰,晋军已经杀到城下。荀林父亲自来到城下,高声对守城的秦军说:“城上秦军将士听真!汝家主将已经被生擒也,何不速速献城投降乎?以免城破之时做刀下之鬼哉!”说罢命兵士将大夫赤推到阵前。饶朝却在城上回答说:“荀林父老将军,休要猖狂也。即已取胜,归晋足矣,何必非取河西之城乎?其实,老将军之谋吾早已知之。倘若主将能听信吾饶朝之良言,被擒者,恐非吾之主将,而是老将军也。”大夫赤闻听饶朝之言,羞愧以极,低头不语。
荀林父素闻饶朝之名,知其智谋,不敢轻易攻城。便向饶朝拱手施礼说:“老夫孰知饶朝大夫之智。既然大夫亲守河西之城,老夫实不敢妄取也。”然后,传令退兵。两日之后,饶朝见晋军退去,唯恐荀林父设埋伏,任其退去,亦不敢追之。
荀林父率领晋军回到绛都,便将此次伐秦之事向晋景公细述一番,将大夫赤押入大牢。然后,又将秦谍隐于绛都为患之事密述于晋景公。晋景公闻听,便命兵士搜遍绛都,最后将秦谍抓获,斩首示众,暴尸六日。
此次,荀林父伐秦虽然取得小胜,但却树立了晋景公之威,改变了晋灵公、晋成公时期由卿、大夫主政的局面,同时,也解除了晋国的西顾之忧,可以全力在中原与楚国争霸了。晋、楚的争霸,可苦了夹在两强之间的弱小国家,特别是郑国,晋军来伐,附晋,楚军来伐,附楚。
周定王七年(前600年),楚攻郑,刚即位的晋景公命郤缺为帅,救郑,晋、郑联军败楚于柳棼。周定王八年(前599年),郑惧楚,又附楚。晋景公又命郤缺为帅,联合宋、卫、曹三国攻郑,郑又附晋。同年,楚又攻郑,晋景公命士会救郑,晋、郑联军再次败于楚军颍水,楚军退,士会留晋军助郑戍守。楚庄王两次进攻郑国,皆大败而归,心中郁闷,便与令尹孙叔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以强兵,待机再北征争霸。
周定王九年(前598年),楚又攻郑,郑又附楚。楚庄王又攻入陈国,将其灭之,以陈为县,既而又恢复陈国,立陈灵公之子午,是为陈成公。这一年,郤缺对北方诸狄国采取了议和的方针,众狄国皆依附于晋国。郑国惧晋之强,又附晋。就在郑国两头摇摆,楚庄王无可奈何之时晋国的执政,中军将郤缺病故。晋景公命荀林父代郤缺执政,将中军,先榖为中军佐,士会将上军,郤克为上军佐,赵朔将下军,栾盾之子栾书为下军佐。
楚庄王见郤缺故去,是进入中原争霸的好机会,经过一冬天的修整,便与周定王十年(前597年),命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司马子反(即熊侧)将左军,弟、左尹子重(即婴齐)将右军,自己亲率三军进攻郑国,其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郑襄公闻听楚军来伐,便遣使前往晋求救。而此时的晋国,内部调整还没结束,晋景公只好告知来使,晋数日之后便前往救援。可是,说是救援,郤缺刚刚故去,国内由谁来主政,谁将中军还没有定下来,如何去救援郑国。郑国被楚军围困攻打了十七天,郑襄公不见晋军到来,便有心求和降楚,便命太卜占卜。可是占卜的结果是:“和,不吉;战,吉。”郑襄公无奈,只好全力守城,期盼晋军早来救援。又经过了三个月的激战,郑国都城新郑,终被攻破。郑襄公肉袒牵羊以向楚庄王谢罪。楚庄王同意与郑国媾和,郑附楚,楚退军三十里。
就在郑国与楚军战得精疲力竭之时,晋国内部的权力分配才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