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辅氏之战杜回丧命
魏颗救女结草报恩
话说楚庄王接到郑国使臣前来求救,便开始调集兵马准备救郑。而晋景公率领的晋军,将郑国都城新郑包围数日,并没有强攻,还没等楚军到来,便耀兵而还。
其实,此次晋景公率晋军伐郑,只是向各诸侯国展示一下晋国的力量,君臣上下皆有恐楚的心理,不敢与楚力战,只好耀兵而还。楚庄王见晋军已退,便罢兵。虽然许多诸侯国弃晋附楚,但晋也有一些忠实的同盟国,其中宋国就是其中之一。楚庄王便有伐宋之意,便命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拉拢齐顷公,并命其途经宋国时不假道,故意刺激宋国。宋国执政华元怒其轻视宋国,将申舟擒而杀之。于是,楚庄王以此为借口,于周定王十二年(前595年)九月,命司马子反为帅,自己亲自出征伐郑,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西南)。
宋文公、华元率领宋军坚守不战,楚军奋力攻城。数月之后,宋国力不能支。在这危机时刻,宋文公不得不遣大夫乐婴齐前往晋国求救。晋景公本来有心救宋,但遭到了大夫伯宗反对,说:“今楚国势鼎盛,上天眷恋,难与争锋也。”晋景公也惧与楚力战,便纳其言。于是命大夫解扬为使,随乐婴齐前往宋国告知,晋援将至,以鼓励宋人坚守。宋文公得知晋军就要来援,更是集中城中所有的力量全力防守。
此战一直战至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五月,历时九个月,仍不见晋国援军到来,宋人已是精疲力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人们已经是易子相食,实在是无力再守。华元无奈,在一深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之中,趁其不备劫持之,以实情告知,迫其命楚军后退三十里立盟。子反也知,楚军亦无进攻之力,便应允。第二日,报于楚庄王。楚庄王知宋不可灭,便应允,后退三十里,宋、楚立盟言和。华元作为人质随楚军前往楚国。盟约上写着:“我无尔诈,尔吾我虞。”成语“尔虞我诈”出于此。
晋景公虽然不敢与楚军力战,便开始征伐赤狄诸小国。宋、楚立盟之后不久,便命荀林父率晋军东进灭赤狄之潞国(今山西潞城市东北),拓晋疆土于东。
再说此时的秦国,秦桓公当得知晋国在邲之战中大败,心中欢喜,觉得东进的机会来了,便召集群臣商议伐晋之事,以报河西战败之耻。右大夫说见秦桓公急欲伐晋,便阻拦说:“晋虽有邲战之败,但国力未衰。今又东进灭潞,士气正盛,不可与晋力战之。”其他群臣,如饶朝、成差、不更、女父等也都主张晋强秦弱,不能与之力战。可是,秦桓公却不肯听从群臣的劝谏,总觉得当今是东进伐晋的极好时机,便对群臣说:“此次邲之战,晋损失惨重,国力已衰。虽有灭潞之能,但潞乃一赤狄小国,无以补邲战之损,实不足惧也。”饶朝见秦桓公执意要伐晋,便再次劝谏,言之利弊。可是秦桓公对饶朝之谏,仍是不屑一顾。饶朝自觉心灰意冷,待退朝之后,不由得仰天长叹说:“吾饶朝今已年迈,侍秦已历三世,皆不受重用,空为人臣也。桓公亦非贤明之君,秦必衰矣!”不久,饶朝便告退隐居之。
虽然秦国群臣多次劝谏秦桓公,晋虽有邲战之败,但国力未衰,不能与之力战,可是秦桓公伐晋之意已决,只好依从。而此时,秦国已非昔日可比,智勇双全之士难寻。秦桓公十年(前594年),秦桓公为鼓动士气决定亲征,并命庶长成差为大将军,命猛将杜回为先锋,率战车千乘,甲士二万,兴兵伐晋。
原来这杜回,是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得牙似银凿,突眼金睛,拳似铜锤,脸如铁钵,虬须卷发,身长一丈有余,力举千钧,惯使一对大板斧,有万夫不当之勇。杜回本是白翟人氏,以狩猎为生。据说他曾在深山之中,一天之内,赤手空拳打死五只猛虎,然后将虎皮剥下,拿到集市叫卖。当年,秦公共即位之后,苦无良将,当闻听此事,便命人赴白翟探访,将其召入秦国视之,果然英勇无比,便命其为车右,跟随自己身边。后来,嵯峨山(位于陕西泾阳、三原、淳化三县交界处)的山贼集聚不下万人,经常打家劫舍,扰民不安。秦共公便命杜回率甲士前往平寇。杜回仅率领三百余甲士,破万余山寇,因此威名大振,后来又屡立战功,遂命为大夫。
这一日,秦桓公与成差、杜回率领秦军杀入晋国领地,在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东)安营扎寨。而此时的晋景公闻报秦军伐晋,不由得大惊,一面命人前往潞地,命荀林父率大军速速返回;一面命魏颗率领一部晋军迎击秦军。
魏颗率领晋军来到与辅氏三十里外的雒(陕西大荔县南)安营扎寨,以拒秦军。第二日,就闻兵士来报,秦军前来挑战。魏颗也不把秦军放在眼里,便率晋军开营门迎战。待两军列好阵式,只见秦军阵前甲士不过数百人,各个徒步,皆使双斧,不驾战车,为首一将冲到魏颗战车之前高声大喊:“来将何人?速速受死也!”魏颗回答说:“休出狂言!吾乃晋将魏颗是也。汝是何人?”那将高声回答说过:“吾乃秦将杜回是也!”魏颗已听说过杜回之名,并不介意,挺戟迎战,心想:“吾以战车,足以胜其步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