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北地之众”征伐燕国。而燕国的庶民百姓,对子之是恨之入骨,不但不抗击齐军,反而表示欢迎。因此,齐军很快攻下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房山区一带),经五十余日征战,几乎夺取了全燕。燕王哙死于乱军之中,子之被擒获后,被剁成肉酱,燕几乎亡国。而齐军占领燕国后,大肆烧杀抢掠,十分残暴,遭到燕国庶民百姓的强烈反抗。不久,匡章不得不率领齐军退出燕国。
此时的赵国,却不愿意让燕国灭亡,唯恐中山国强大起来,对赵国构成威胁。赵武灵王便乘燕国无君之机,将流亡在韩国的燕王哙的庶子公子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然后,命将军乐池率重兵护送回国即位,是为燕昭王。
而此时的楚国,韩国求救助时不愿出兵相救,如今岂能去救自己的宿敌魏乎?当然不会出兵。
再说樗里疾率领十万秦军出函谷关,直奔魏之曲沃(今河南陕县西南)而来。田文率魏军亦来到曲沃迎战。两军在曲沃城外安营扎寨,待机而战。
田文并没有与秦军对垒过,不知秦军之厉害。当两军列阵征战时,田文便指挥魏军向秦军冲击。樗里疾见此,亦不敢示弱,挥军冲杀,顿时两军混战起来。不过半日,魏军久败于秦军,将士皆有恐惧之心,渐渐力不能支。而秦军将士是越战越勇。田文这才知,秦军果然是虎狼之师,勇不可当,只好指挥魏军败退回曲沃城据守。
曲沃城曾屡次被秦军攻占过,已是轻车熟路。不过月余,田文见曲沃城不可守,只好率军退守焦邑(今河南陕县东北)。秦军夺取曲沃之后,将城中魏人皆驱逐出城,而归之。然后又围攻焦邑。焦邑之小,更是难以据守。魏军已无斗志,皆有降秦之意。田文无奈,只好率亲随逃出焦城返回大梁,焦邑降之。
魏襄王见田文大败而回,只好命大夫雍苴为使赴秦请和。张仪见好友前来请和,便予以应允,但是,必须按照秦国的要求,立公子政为太子。魏襄王此时,哪里还敢说不字,满口应允。于是,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魏襄王与秦惠文王在临晋(今山西临邑县临晋镇)会盟,按照秦国的要求,立公子政为太子。
就在秦国与韩、魏大战之时,西戎义渠王闻知欣喜万分,此乃正是抄掠秦边境的极好时机,便亲率兵马进入秦境抄掠。此时的司马错闻知义渠果然前来侵扰,亦是心中暗喜:“樗里疾率兵东进屡立战功,已晋爵为驷车庶长,而自己不过是个五大夫,只恨没有荣立战功的机会。今日义渠来犯,正是立战功的好机会。”于是,亲率秦军反击义渠。将义渠兵马杀得打败。司马错乘势紧追不舍,猛攻不止,一连夺取西戎二十五座城邑。杀得义渠兵马望风而逃,退到更西边去了,再也无力侵扰秦边。
秦惠文王闻知司马错大败义渠拓地千里,甚是欢喜,将司马错晋爵为不更。这时蜀相陈庄(亦为陈壮)前来报知蜀侯死。于是秦惠文王封公子通为蜀侯,陈庄仍为蜀相,设巴蜀郡,以张若为郡守。张若在蜀按照咸阳的模式开始建设成都。
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13年),秦惠文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会盟后,秦国已是今非昔比了,东服韩、魏,西败义渠,其国力已远在各国之上,可是,秦惠文王并不满足,三晋之中,韩、魏归附,而唯有赵国仍与秦抗衡,便召集群臣商议伐赵之事。此时,群臣皆争相请战。秦惠文王思虑再三,便有意让樗里疾多立一些战功,在朝中树立威信,日后可将太子赢荡托付于他。于是命樗里疾为大将军率军十万伐赵。樗里疾率秦军仍是按照上次伐赵的进军路线而行,数十日后攻入赵国。
此时,赵武灵王自从拥立燕昭王归国即位后,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当闻知韩、魏皆依附于秦,心中也有些戒备。如今闻知秦军来伐,便命赵庄为大将军率赵军迎战。两军来到蔺邑(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时相遇,各自安营扎寨。赵庄并不把秦军放在眼里,亲率兵马迎战秦军。樗里疾亦不甘示弱,亦亲自迎战赵庄。二人大战三十余合未分胜负,各自收兵。两军相持月余,樗里疾施诱敌之计,将赵庄俘获,赵军大败,损失惨重。樗里疾指挥秦军很快夺取了蔺邑。赵武灵王闻报赵军大败,心中惊惧,知目前以赵国之力还难以抵挡秦军,只好遣使,入秦军大营请和,表示愿意仿韩、魏之故事附秦。樗里疾深知,三晋唯赵最强,不敢孤军深入,见赵使前来请和,便停止进攻,遣人与赵使同入咸阳,商量议和之事。秦惠文王闻知赵国使臣前来议和归附,便应允下来,以便腾出手来,征伐楚国。
楚怀王闻知,秦东服三晋,西败义渠,国力大增,下一步将会南进伐楚,心中惊惧,便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大夫屈原说:“秦乃虎狼之国也。若保楚安,唯有和齐,以抗秦焉。”楚怀王闻听甚觉有理,目前三晋附秦,燕国内乱刚平,唯有齐国可依。便命屈原为使前往齐国,意欲联齐会盟。
屈原来到齐都临淄,拜见齐宣王,言之天下之势,倍言齐、楚联盟之必要。其实齐宣王闻知三晋附秦,对齐国也构成了威胁,心中忐忑不安,亦有联楚抗秦之意,如今楚使到来,意欲结盟抗秦,正和自己的心意,便满口应允。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