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重重松了口气,“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
当务之急,自然是派人去寻赵均,但也不能太过张扬,若是这消息落入元氏王朝手中,怕是会让处境本就不好的赵均,雪上加霜。>
彭大看着吴曲源从头至尾一丝不乱,在王县令的帮助下,很快就稳住了南河大局,一时神色复杂。>
当初赵军拿下清远后,所有人忙前忙后,很是折腾了一圈,才稳定了局势,还因为缺少粮草,不得不早早出兵。>
可这次赵军接连拿下涧水与南河,一切却很快就稳定下来。>
这种对比太过惨烈,以至于彭大都不能自欺欺人,继续小视吴家兄弟的贡献。>
难道一个人的出身,就已经注定了他一辈子的终点?那他所有的努力与挣扎,是不是有些可笑?>
“怎么样,跟我喝一杯?”>
彭大没想到这时候秦把头会主动找他。>
二人随意找了一处空地坐下,烈酒灌喉,似乎这段时间的压力都可以暂时抛下,轻松一二。>
“我是真没想到,当初一个小小的水匪头子,能成了清远军的大将军。”秦把头语气感概。>
“要是当初,遇到赵均兄弟的人是你,你一定能干的比我好。”>
彭大猛的喝了一大口,整个人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沮丧。>
秦把头也算是故人,当初一别,秦把头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当初输给赵均,秦把头心服口服,这个世道多些英雄,乱世也能早点结束,若是赵均能推翻元氏王朝,秦把头也会在心中默默谢过。>
秦把头当时以为已然高看了赵均,时至今日,他才明白,赵均远比他了解的更加厉害。>
他以为赵均最厉害的是身手,没想到却是作为一个名将的资质。>
不过短短几次战役,一次比一次精彩,他的每一个精妙的安排,都足以记入兵书,供后人学习。>
若不是清远军的赵将军,是赵小将军的兄长,他都忍不住建议赵均另立门户了。>
以赵均的本事,原也不必屈居其人下。>
只是,彭大好像变了很多。>
“我认识的彭大,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他早年经历丰富,才能在乱世混口饭吃,彭大却不同,他没有沉浸在安逸环境中,而是愿意自己从无到有打拼。>
哪怕这个过程中,他也走了不少弯路,错路,也曾因为能力不足,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机遇从手中划走。>
可他仍旧没有放弃,在努力的坚持,哪怕身上的重担压迫,也控制自己不曾做出什么追悔莫及的错事。>
彭大,是个对自己有很清醒认识的人,这很难得。>
“彭将军,你知道我为何会带着涧水两万兵马降了吗?”>
前日,周邕找上门来,秦把头为了不节外生枝,生生忍了。>
没想到周邕刚走,吴曲源就找上了他。>
吴曲源是来招降的。>
当时小陶有点不高兴,大家好不容易把计划都安排好了,怎么九横山的人就不按规矩办呢?>
他们好好打一场,赢的轰轰烈烈,输的光明正大,虽然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但也敞亮。>
现在九横山派人来招降,他们是降还是不降?>
“原来你们早就想着来投奔我家将军了?”彭大喝高了,说话多了两分亲近,少了三分冷淡,“算你有眼光啊,要说南方这几个势力中,就数我们清远军最有前途。”>
这话也就算王婆卖瓜,秦把头也没有当真。>
前途,也许是秦把头选中清远军的原因之一吧。>
“那时候吴先生找来,我当然不能直接托出底牌,当然,我也不知道赵小将军不在九横山,否则,我干脆带着弟兄们占了九横山,到时候赵小将军亲自出面,那才是真正的威风。毕竟若是以后成了一家人,想要真刀真枪领教一二,怕是难了。”>
当初输了一局,秦把头也是心中不忿了许久,若是能一并消解了心愿,才是真正的痛快。>
“说什么赵小将军,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当然是咱们将军。”>
秦把头被彭大拍的肩膀疼,赶紧附和了几声,这才被放过。>
当时吴曲源作为使者,算是极为诚挚了。>
他先问了寨子里的弟兄们为何要落草为寇,可是受了什么委屈。>
吴曲源也是厉害,明明之前都是不曾见过的,却也能让弟兄们信任他,一块诉诉苦水。>
待大家情绪发泄完了,根据不同的情况,他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每个还切实可行,大家一下子就把他当自己人了。>
吴曲源不摆架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