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锦,觑着我家人单势薄,先是上门使诈,后又撕脸欺辱,这陈金凤······”
宁泽沉痛的控诉,唤醒了乡邻们对陈家可怕的记忆,对宁家无限的同情。咬牙切齿,议论着宁家怎么报复都不为过。
宁泽沉痛说完,双手扶着老娘走到阶前:“娘,这贱人当日如何对咱们,今日活该遭此报应。如何落,老娘做主!”
只是这李氏本是个善良懦弱的妇人,一辈子只知相夫教子和睦亲邻,哪里干过凶狠的事?这几天受尽炎凉,终于夺回财产重进家门,气也已经消了大半。 书甩在地上:“罢,我若报复,没得堕了宁家祖辈积德的声名。你自己好自为之吧!”说完,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陈金凤虽号称没毛大虫,却不是只会撒泼打滚的主,祖传秘方,懂得权和势的判断。既然老爹陈文锦不敢来,那就是怕了宁家,这势便去了一大半;再说自己再呆在宁家已然无趣,最要紧便是放归文书拿到手,再觅个人儿青春快活。两下相权,莫说只让她下跪认错,就是让她在宁泽的粪桶里打个滚,她也干!
文书就在膝下,陈金凤急忙伏地磕头:“儿媳多谢婆婆不念旧怨宽宏大量,从今后儿媳一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重重磕了两个响头,快收拾起文书,拉上芙蓉转身掩面便跑。
咚第一声,不只是谁朝她扔出一只鞋子,正砸在陈金凤后心,陈金凤一个踉跄险些扑倒,却不敢回头,匆匆逃离。围观邻居们出一阵哄笑。
虽然没看到什么火爆刺激复仇场面,不过能亲眼见证宁家扬眉吐气,也已够了。众亲邻这时才纷纷上前祝贺!
这一天,宁家摆下酒席宴请前来观礼的嘉宾,笑语喧哗,好不热闹。每一个宾客都对宁泽伸出大拇指。
酒宴散尽,只剩下一家人灯火下说话。
“娘,这里是四百贯钱,如何使用,还请娘做主。”宁泽规规矩矩把四百贯钱的关子放在李氏面前。这里有陈家吐血的二百贯,也有知县王炳林行贿的二百贯。
李氏慈爱地看着儿子:“二郎长大了,恁地本事,娘还有何不放心的?从今就是你来理家,如何使用,二郎自己做主便是!”
“多谢娘!孩儿一定不负娘的信任!”宁泽诚意满满笑道:“那,孩儿就放肆了。 一一.饿不死的月钱,值班守夜。
看到二当家的来视察,老张伯露出漏风的牙齿,激动地笑着,这笑容使宁泽很容易想起王进喜、孟泰那些劳模,他们也是在单位最倒霉的时候,热烈欢迎着领导的视察。视察,意味着单位多多少少有些希望了。
宁泽怎么好意思让一个老劳模失望?
然而等宁泽和张伯亲切交谈之后现,形式很严峻,前景不乐观。
先是没工人,宁泽算了一下,现在的市价是每个工人每日工钱一百文,等于一个月三贯,最少还要包吃一顿,假设请十个工人,那么一个月的开销大概在四十贯左右。
其次是没原材料,最基本的四大样——粗布、绢纱、竹子、蜡杆,就算是没加工过,以五百把伞计算,起码也是六十来贯,如果是加工过的,那么成本翻翻。
第三是生产环境和经营环境,都太差。店铺后面三间屋子,其余两间就是工人们的“车间”,逼仄狭小,不透气不通风不透光,若是重新开工,势必动用大量照明,这是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安全第一四个字,宁泽还是很在意的。
再说店铺,乌漆墨黑,货架是那种货柜式样,按宁泽的理念,最不适合摆放雨伞这种必须全部呈现外观的商品,装修也不好,虽然大宋现在的商铺几乎都如此,但绝对影响购物情绪。
最后是销量,宁泽也算了一下,湖阳县满打满算人口不过两万,计六口为一户,也不过三四千户人家,雨伞又不是易耗品,常常一把雨伞可以传两三辈人。比如那个许仙泡白娘子的时候,不也在伞上面写个大大的许字?说明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非常爱惜物品。这情形,一天能卖几把?
“张伯,咱们以前开铺子,每天能卖几把伞?”
“好时十来把,淡时一两把,时不时的整天也不开张。”
“那倒怪了,为何我家能靠做伞起家呢?”宁泽有些不解,一把伞就算买三、四百文吧,这开销下来也是入不敷出。
“唉,当年老太爷在世时,我们店的伞那是筋骨结实,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远近都闻名的。零售虽然不怎么样,可每年往来客商,往往一订就是两三百把,有的甚至上千。那时候啊,真是二十个汉子全天不吃不喝,也有做不完的事······”
提起当年,张伯脸上散出怀旧的光辉。
“那后来呢?”
“后来,自从大郎当家,他也不太会做买卖,不如老太爷这般和气生财,一来二去的,客商们渐渐就不太上门了。”张伯摇头叹气。
宁泽点点头,大概明白了其中的要害。看来这伞行是要大改革才行!
不过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譬如说,现在伞行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房子是自家的,算是很有利的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