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2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三)(1/2)

作者:格鱼
中目前的局势,裴宽自然是心里明镜似的。皇帝跟睿背后的太子之间那点说不到台面上的猫腻儿,他也清楚地很。说句实话,皇帝当初放弃长安,仓皇逃往蜀中,让裴宽多少有些失望,也看不起。而如今,李琮叛乱虽平,但皇帝想要回到过去,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在萧睿和皇帝之间,裴宽早就判断而出,皇帝终归是要失败的。对于萧睿,裴宽从不屑一顾到渐渐了解,再到惊讶镇服。眼前这个年轻人,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是李隆基的这些儿子所能比拟的,他太优秀了,优秀得不太像是凡夫俗子。

以他现在的权势和影响力以及在士林在民间的威望,皇帝就是想要扳倒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裴宽眉头轻轻一皱,他有些不太明白,像萧睿这样一个明明是淡泊名利仗义疏财性格清傲的人,怎么就会生出了篡位夺权之心或,他不过是在为太子打算谋划吧。裴宽暗暗叹息了一声,将自己的目光从萧睿身上收了回来。

李隆基咬了咬牙,沉声道,好吧,今日朝会,暂且到此为止吧。朕身体不适,有事明日再议,退朝。

他缓缓地站起来,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正要离开文德殿,却听萧睿朗声呼道,皇上,臣还有本奏。

李隆基眉头一皱,回头来了萧睿一眼,心里恼火地咒骂了一声。

摆了摆。

皇上,李琮叛乱突起,臣旨率军入中原平叛,如今叛乱已平,安西军马抽调中原臣担心西域诸胡趁势而乱,所以请皇上恩准臣率军西归,以定安西局势。

呃隆基身子不经意地抖颤了一下,心中旋即浮起一丝惊喜和疑惑,他要回去他想要干什么难道,是朕多了,他对朕没有心或故作姿态

一时间。李隆基里便变幻了多种心思。而不仅是李隆基。纵然是站立殿中地文武大臣们。也多少有些震惊:萧睿要走他不是要

李隆基缓缓转过身来。定了定神。:微一笑。叛乱初定。朝中局势不稳。靖难郡王还是留在长安。帮朕分忧吧。

皇上叛乱已定。朝中有诸位大人在。而城外还有数万军马护卫京师臣还是率军即刻离开长安请皇上恩准萧睿又躬身道。

李隆基心里兴奋起来。但脸上却按捺住喜色色淡淡地。故作沉吟了一阵才叹息一声。既然如此。国事要紧。为了安定西域拱卫大唐门户。就还是辛苦靖难郡王了来人。传朕地旨意明日一早。朕当亲自出城为安西大军送行

第二天一早皇帝亲自带着满朝文武在城外送走了萧睿和他部下地2万安西铁卫军。看见萧睿军马掀起地烟尘渐渐淡去。李隆基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感到了异样地轻松。唯一让他不爽地是。前来送别萧睿地然还有近万长安百姓。其中。不乏青衣羽冠地士林读书人。

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长安之外的官道两侧,绵延十里而不绝,人声鼎沸,其中泛起的感恩戴德声浪传进皇帝耳朵里,李隆基心里没来由地又窜起一股股无明业火。

萧睿大军离开长安西归的第三日,郑陇的大军便赶至长安。令朝臣们震惊的是,皇帝竟然亲自出迎,给足了郑陇面子。同时,马上便传旨册封郑陇为剑南陇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加尚书衔。

至此,皇帝虽然没有免除萧睿临时节镇三镇的权力,但却将陇右和河东的军政大权赋予了郑陇,这意味着皇帝已经开始了夺取萧睿军权的第一步。

这样的消息一出,朝臣和大唐权贵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一部分原本准备倒向太子一系的朝臣,在这个时候也就开始犹豫起来。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有了郑陇剑南军的归顺,皇帝马上便在这场无形的博弈中再次摇身一变占据了上风。

朝会。

章仇兼琼出班奏道,皇上,剑南传来吐蕃军马袭扰的消息,臣以为,应当尽快派军回防剑南,否则如果让吐蕃人趁乱攻入剑南,大唐西南门户便丧失殆尽。

章仇兼琼这话起码有一半出自真心。他在剑南经营抗拒吐蕃多年,对剑南的局势非常熟悉,一旦让吐蕃人进入剑南,大唐便有再次陷入战乱的危险。

李隆基面色有些阴沉,他心里的怒火已

遏止。可恨的吐蕃狗,他暗暗咒骂了起来。在这种还没有完全稳定起朝中的局势,还没有完全恢复他皇帝的绝对权威,吐蕃人就又冒了出来,当真是热锅上浇油啊

怎么办不防备吐蕃是绝对不可能的。但难道让郑陇回防剑南吗说实话,虽然高力士带来了郑陇的归顺诚意,虽然郑陇看上去也投向了他的怀抱,但李隆基还是有些不放心。说白了,对于这个曾经跟萧睿搅和在一起纠缠不清的郑陇,他还没有完全相信。或说,他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信任郑陇了吧。

看着皇帝变幻的神色,以及皇帝那隐隐投射在自己身上的一闪而逝的犹豫和厉芒,郑陇默然垂下头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念头。

郑陇悄然抬头望向了一侧的太子李琦,却见李琦的眼神中充满着熊熊的怒火,心里不由暗暗一叹。这番行动,是他跟萧睿暗中计划好的,但在李琦等人眼中,他却是被皇帝用高官厚禄收买过来的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